分类: 2007新气象 |
这显然不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色调,在这种氛围下生活,人的心情也容易变成灰色。后来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善,同女士们的服装一样,城市建筑的造型与着色也日益丰富。城市固然失去了主色调,没有了统一的视觉观感,但好像也没有多少人感到遗憾,相反,倒是很多人感到欣慰:令人压抑的主色调连同那个年代一起终于一去不返啦!
但是“丰富”这个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混乱”。就像现在有些服装,那个薄、露、透、艳,啧啧,简直不堪入目嘛!当然,时下无论哪个部门出面管理穿衣打扮都不太合适,但建筑这样的大事情,有关部门还是有绝对的话事权。既然建筑色彩已经“混乱”,那么有关部门就要出面出钱,延请专家出力,定出个主色调,让广州人民淋浴在黄灰的色调中。
现在有关部门干什么事情都喜欢跟国际接轨,定个城市的主色调当然也没有忘记搬出国际惯例,巴黎如何如何,日本建设省如何如何,我们尚属空白,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云云。我不怀疑这些国际惯例的真实性,但我怀疑有关部门与专家对这些国际惯例理解的完整性。我想巴黎的城市色彩,肯定不会是由巴黎的有关部门,召集有关专家研究出来的,而是由基于传统、基于人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这就好比一朵花、一片树叶的颜色,来自亿万年的自然进化,来自滋养它的土地、来自滋润它的雨水,但绝不会来自人工的油彩。中国的建筑并非没有传统与传统的色调,但遗憾的是,由于近代以来一次又一次的大风波,建筑传统同其他许多传统一样,不幸中断了。而重新恢复旧传统和造就新传统就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如今包括广州在内中国各大城市建筑的五光十色,实际上就是没有传统作为基准的缘故。
失落传统固然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用行政权力强行造就一种传统、一种色调,就能弥补这个遗憾。前些年,北京大楼流行加盖一个大屋顶,据说当时的北京市负责人认为这样能够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结果大屋顶泛滥。登峰造极之作就是北京西客站,其大屋顶耗资数千万,却无任何实用功能,审美价值亦属有限。这股“大屋顶”流行风,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笑话。可见,行政权力不宜过多过细地插手城市建筑风格。况且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民众参与的广泛程度,恐怕一时都还难以与巴黎相提并论,因此在学习国际惯例的时候,更须慎重。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的城市传统也不是能够由一纸公文、一天两天树立起来的。今天的丰富或者混乱,都是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民成长到这个阶段的面貌,对比以前的单调,我们还是享受这多样的风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