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封吹得很邪乎
蔡岫
我看书,第一件事就是把腰封拆下来扔了。
现在基本每本书都裹着一个腰封,上边写满了对此书的溢美之词,溢美读者没意见,适当的夸张也能理解,但不能太邪乎了,都偏离地球轨道了。
邪乎一:超级大词频现
如果是小说,必定是“鸿篇巨制”、“大师之作”、“惊天秘密”、“超级震撼”,作者“椎心泣血”,但看到最后经常发现是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如果是职场励志类,一定是读后便“效率奇高”,“情商陡增”,“指导一生”,能产生那些违法医药广告的极度夸大作用;经管类的书当然是“启蒙”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某伟大人物,书中主角是某某领域或者欧洲、世界“第一人”,然而受启蒙的这位往往是无法被证实到底看没看过……还有一类“大词”,是数字很大的词,通用于各类书,诸如“万人联名”,华语世界甚至全球上亿人在读这本书,足以让读者产生不看这本书,你就落后于时代的自卑感。
邪乎二:名人虚假推荐
有些名人的推荐,读者十分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看过这本书,或者是不是硬着头皮友情出演。有本叫《不愿说谢谢的人》,开篇的同名文章简直矫情得要死,通篇的意思是自己不爱跟人说谢谢,而且其他人说谢谢就是为了装得有礼貌。这样一本充斥着诸多偏执观点的书,唯一的作用是呈现出了某一类人的想法。先不讨论出版社的审美观,我们来看看腰封都是怎么写的:“罗永浩:王老板喜欢用玩世不恭、阴阳怪气、假装流氓这类的方式掩饰他罕见的善良。柴静:王老板有股格格不入的劲儿,他的世界里没什么是神圣到不可批评的。”看了这些推荐,我除了无语就是无语,买书的人不是上当就是上当。
有腰封本无可厚非,这也是一种提示本书要点或看点的一种营销手段,如果对读者确实有帮助也是一种双赢。但今天腰封却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反感,就是因为如今的腰封,只剩下吹牛的功能了。
北京晚报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4-03/14/content_16089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