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学特稿)郎爸的教案:郎十条!(人物专访)郎朗30,老爸有礼

(2012-09-03 11:55:39)
标签:

郎朗

朗爸

蔡岫

北京晚报

教育

 (开学特稿)

郎爸的教案:郎十条!

 蔡岫 

转载请注明北京晚报

  (开学特稿)郎爸的教案:郎十条!(人物专访)郎朗30,老爸有礼(开学特稿)郎爸的教案:郎十条!(人物专访)郎朗30,老爸有礼


    郎爸这辈子当过工人,当过文艺兵,当过警察,当的时间最长的却是弹钢琴的孩子的父亲。 

    郎爸说,每当我想起那些陪伴郎朗弹琴的日日夜夜,想起那些充满艰辛与喜悦的场景,以及那些在困境中热情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和朋友,我都万分感慨和激动。回首往事,仿佛那些人和那些事,在催促着我要给他们一个消息,无数喜爱郎朗的朋友也更想了解我们父子坎坷的成功经历。于是,我萌生了写作的动力,完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里,对于广大学钢琴的孩子来说,最实用的就是郎爸把培养郎朗的主要经验,总结成了十条心法,具体、细致到了跟班主任的沟通问题。对此,郎爸跟记者分享了心得。 

 

  1.要培养集中力

   郎爸策略:偶尔打一下也是可以的

 

  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对于郎爸来说则是“天才在于专注”,一个人只有专注,才能把时间、精力和智慧都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弹钢琴本身就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中力,但得循序渐进。五六岁的孩子还很难自觉练琴,也坐不住,可以从一次练习10分钟开始,弹一会儿可以干会儿别的,比如看书玩玩具,然后慢慢延长时间。随着曲子越来越难,曲目越来越多,练习的时间自然也越来越长了。” 

  如果孩子实在精神不集中怎么办?郎爸说没辙的时候也打过郎朗一次,结果五年都管用,郎爸说到这还乐了。从此,郎朗表现不好的时候,只要郎爸脸色一变,郎朗就害怕了,赶紧去练琴了。

 

   2.要讲效率 

  郎爸策略:换着样儿弹曲目

 

  “两分钟能做完的事不要两天完成。因为两天做两分钟的事,大部分时间脑子里都是空白,都是无效的,心神是涣散的,也不见得比两分钟做得好。而两分钟做,集中了人的全部心力,是高效的,效果会更好。” 

  效率低除了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要注意方法。比如要劳逸结合,比如弹的曲目要变着不同种类,这样才会让孩子保持新鲜感,手也不乏。 

  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郎朗练琴的时候,我永远在郎朗的身边,而且全神贯注。我们总是一起研究怎样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就好比有个伙伴跟他一起,他也不容易分神,比独自练琴更有兴致,效率更高。” 

  现在的郎朗已经不是小孩,郎爸对郎朗如今的效率颇为满意,“即使有演出,也会保证当天练2个小时,而且效率抵上小时候练5个小时。”

 

  3.要强化训练 

  郎爸策略:巧克力糖+打分+军事化

 

  “强化训练得用各种方法,包括物质刺激、精神刺激、军事化训练等等,让孩子忘记负面的感觉,完全投入到这个境界中。” 

  对于小孩来说,练琴尤其是练基本功是非常枯燥的事情,“我对他很严格,完全按照中央音乐学院的标准来要求他。我是部队出来的,那种单兵训练,连续作战的作风,忘我、永远向前的方法,使人忘记枯燥和疲劳。我给他掐时间,多长时间弹多少,严格控制速度、拍子。我也用一些精神奖励的方法,比如插小红旗、打分。音乐学院好学生的标准是90分,郎朗特别在意分数,一看90分就高兴了,然后再一点一点根据他的努力加分。” 

  当然啦,除了精神奖励,对于小孩来说,物质奖励是一定需要的。郎朗小时候喜欢什么呢?郎爸说郎朗喜欢巧克力糖、变形金刚和漫画书,说好了,练完琴就可以吃、玩、看。“郎朗经常提前跟我讲价钱,一个星期弹好了,奖一本漫画书;一个月弹好了,奖一个变形金刚。郎朗得了好多变形金刚,都是妈妈给买的,那是他心爱的宝贝。”

 

  4.要培养记忆力 

  郎爸策略:背谱、背古诗词

 

  “通过背谱,记忆力会不断增强。”郎爸说,郎朗小时候上课,都要背谱,先后几个老师也是这么要求他的。除此之外,郎朗还背诵古诗词,经常参加学校演出要背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力自然就加强了。长期的训练中,郎朗形成了超凡的记忆力,成了活电脑。 

  最重要的是要想法找孩子有兴趣的东西,只要他喜欢,他就会愿意背。一点一厘做起,慢慢潜力就挖掘出来了。

 

  5.要常比赛 

  郎爸策略:比出乐趣来

 

  “比赛的动力最大,能激发潜能。要有竞赛精神。” 

  郎爸总能看到追赶的目标,有个战友的两个孩子,7岁就谈车尔尼299,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郎爸觉得郎朗也能做到。郎朗一听也劲头十足:“好啊,我能!一定能!”郎朗那时才5岁,正在弹849,他劲头大,信心也大,心里永远是赢的感觉。郎朗7岁的时候谈到车尔尼299,紧接着又攻克了车尔尼740 

  各种正式的比赛,如果有条件,郎爸也尽量让郎朗参加。只有想着得第一,才有练习下去的动力。上音乐学院附小的第一年,郎朗备战“星海杯”,每天都练得很勤奋。郎爸也将此看成一场战役,还专门打听了几个主要对手的情况,他们弹琴的优点及特点。经过刻苦训练和充分的准备,郎朗得了第一,另外两个强有力的对手分列第二和第三。“出成绩后,郎朗激动得蹦起来欢呼,我拍拍他的后背提醒他,这才刚开始呢!”

 

  6.教孩子比、学、赶、帮、超 

  郎爸策略:像马家军一样

 

  郎爸一直都认为,学琴要营造一个氛围。就像有马家军的时候,中国出了好几个长跑世界冠军,马家军解散后,胜景就不再了。 

  从郎朗开始学琴,周围几个孩子一直都一起学,互相追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大家才能共同进步。郎朗在沈阳的时候,有十来个孩子和郎朗一起学琴,到北京后也是七八个孩子一起学琴。郎爸经常组织孩子们相互比赛,一周一次,每人四到五首不同类的曲子。比着比着,郎朗比出兴趣了,比赛结束还嫌不过瘾,跟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还想来什么,咱们比! 

  “在北京期间,有时候我还会把所有孩子召集在一起上大课,就在我们白纸坊那间出租屋里。往往这时候,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气场,郎朗总是压轴出场,他一弹琴,那气场就更大”。

  

  7.要让孩子热爱所学  

  郎爸策略:家长自己要先学琴

 

  “孩子学琴,家长自己也得热爱,要跟孩子一起学,成为孩子学习上的伙伴。”郎爸原来是拉二胡的,但他一直也喜欢钢琴。而且考虑到钢琴更国际化,他决定还是让郎朗学钢琴。 

  郎朗三四个月的时候,每天除了定时放古典音乐,郎爸开始自学弹钢琴。学的时候,郎爸还经常观察郎朗的反应。“郎朗对钢琴声音特别敏感,一听见我弹琴,他就眼睛突然一亮,稍微开始动弹了。我要是使劲弹,他就咯咯笑,手舞足蹈的。”说到这,郎爸自己又乐了:“当然啦,钢琴声那么响,哪个婴儿听了都会有反应。” 

  郎朗两岁多的时候,郎爸开始把郎朗抱在腿上弹琴。我问郎爸,小孩学琴都快,郎朗学了多久,您发现追不上他了?郎爸笑说:“早就追不上了!”郎朗再大点开始正式学琴后,让郎爸惊喜又有点失落的是,郎朗学了两个月就超过爸爸苦练了一年的水平。

 

  8.不要把家长的毛病带给孩子 

  郎爸策略:聊天尽量避开孩子

 

  “小孩是纯洁的,他的音乐也是纯洁的。大人说话要尽量避开孩子,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话题。”郎爸说,东北人爱唠嗑,互相之间喝个酒、诉诉苦很平常。可是对于还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来说,就不是好事了。一旦让他听见了负面的东西,在他小小的心灵留下烙印,可能会不利于他成长,也破坏了小孩音乐世界的美好。 

  所以,郎爸和朋友聊天尽量挑在孩子不在家的时间,尽量给孩子一个纯净的空间。

 

  9.跟班主任沟通配合好 

  郎爸策略:好班主任会准假还帮你补课

 

  “孩子上学以后,一定要让老师理解你的选择,给孩子鼓励和支持。”郎爸说,郎朗的第一个小学,郎朗的班主任认为学习为重,不让郎朗午休时间回家练琴,下午自习时间请假还是不让。以至于一天郎朗趁老师不在,跳窗跑回家练琴,郎爸看出来,老师不喜欢这样特殊的孩子,孩子也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自信了。 

  郎爸立刻开始打听哪个小学好,并用郎朗的一沓获奖证书敲开了宁山路小学的门。当时学校座位也很紧张,桌椅都快挤到门边了,老师几乎转不开身讲课了。尽管如此,听说郎朗是小钢琴家,班主任冯老师还是高兴地把他收下了。一次郎朗要去太原参加比赛,冯老师用半堂课的时间,让每个同学都说几句话鼓励郎朗。郎朗需要请假时老师准假,事后还帮他补课。 

  老师支持郎朗,郎朗父子也特别配合老师,虽然每天用大量的时间练琴,但因为快乐自信,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效率也很高,成绩特别好。学校有演出或者开联欢会的时候,郎朗都积极参加,给学校和班级争光,大家都喜欢他。后来,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10.选择专业老师很重要 

  郎爸策略:找个喜欢你的老师

 

  “有些家长孩子弹不好怨老师,弹到一定程度,又说孩子没有机遇,其实不是那么回事。”郎爸说,如果老师说孩子弹得不好,首先要找孩子自己的问题,按老师说的去改、去练。但是如果都按老师说的下功夫做了,其他专家都认可了,但你的老师还是不满意,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老师不适合你了。对于老师的选择,郎爸也谈起了一段辛酸的经历。 

  1991年,我已经放弃了工作陪郎朗在北京学琴。那年冬天我每天骑车带着郎朗在大风里去音乐学院找老师上钢琴课,那时候郎朗又胖又重,每天路上都跟行军打仗一样。苦我们不怕,学琴的时候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老师就是不喜欢郎朗,说郎朗是‘土豆的脑袋、武士道精神、打砸抢的风格。’我们时刻担心老师不教了,心理压力特别大,精神面临崩溃,直到另一位老师赵屏国接受了我们。” 

  万幸,赵老师特别喜欢郎朗,除了解决技术问题,还注重提高学生的修养。弹贝多芬的时候,除了处理好每个音符,他还会给郎朗讲贝多芬的故事,他所处的时代,包括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家。这样学生处理曲子的时候,就能理解音乐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本文北京晚报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2-09/01/content_132530.htm

 

(人物访谈)

   《我和郎朗30年》,本来是郎爸打算偷偷完成,在郎朗30岁生日时候给他一个惊喜,结果被郎朗发现了。

    这本书是郎爸郎国任的倾情之作,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孩子迅速成长为国际著名钢琴大师这一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一本书究竟承载了多少故事和情感,对于广大学琴的孩子有怎样的意义,朗朗模式可以复制吗?开学之际,记者采访了朗朗父子。

郎朗三十 老爸有礼(开学特稿)郎爸的教案:郎十条!(人物专访)郎朗30,老爸有礼(开学特稿)郎爸的教案:郎十条!(人物专访)郎朗30,老爸有礼

蔡岫 

    记者:这本书用了多长时间完成,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郎爸:写这本书先后用了一年的时间。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难,因为所有内容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在我脑海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写下来的每一句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要说困难,通常一本书作者都怕字数不够,我却是字数太多了,每一次看,我都会删掉一些,对经历过的风雨做出取舍,这于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最大的困难是怎么不让郎朗知道,因为我想给他30岁生日一个惊喜。结果还是没瞒住,不知道他怎么知道的。于是惊喜没了,好在郎朗加入这部书的写作后,不但补充了一些细节,还把有误差的信息校准了,尤其是一些外国人名。所以,总的来说,也是好事。 

    记者:在中国,郎朗是学琴孩子的偶像,《我和郎朗30年》一定好卖。但是国外并没有那么高的学琴热,您估计这本书也会畅销吗? 

    郎爸:国外的确没有那么高的学琴热,但是关心郎朗本身的人更多。郎朗在国外知名度很高,热爱音乐的人都喜欢郎朗,尤其在那些音乐之乡,太多人想了解郎朗的成长经历了。而且出版社告诉我,这本书在编辑阶段时,就受到海外出版商的关注了。 

    记者:郎朗,你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但如果像大部分学琴的孩子一样,并没有获得成功,会不会怪爸爸的选择? 

    郎朗(面露小狡黠):不会,我们都是很聪明的,如果学不出来的话,我会转专业上个普通大学。 

    记者:从书里我们看到,郎爸为了郎朗成才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郎朗也失去很多普通孩子的快乐,你们觉得这种模式,其他的孩子可以照搬么?

    郎爸:如果孩子确实是这块料,那我必须这样付出,否则是对不起孩子的天赋。我没有其他的选择,我也不愿意失去公安局那么好的工作,何况到北京来什么都没有,还要靠孩子妈妈挣钱来维持学费和生活。 

  当时的我,只是千千万万学习钢琴的孩子家长中的一员,我和他们一样,不能预知未来,我所能做的只是每时每刻地不懈努力。庆幸的是,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们父子相依相爱,共同面对,共同进取,共担风雨。30年里,艰辛每天发生,压力无刻不在。但我们还是走过来了。

   记者:郎朗除了钢琴,音乐之外还有什么兴趣爱好?

   郎朗(有点小得意):那可多了,我喜欢看足球、篮球和乒乓球,还经常和我爸打乒乓球。

   我还比较爱看书,尤其是欧洲文艺作品。我最爱看西欧如英法德的经典著作,如莎士比亚戏剧;东欧的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于我而言,西欧的小说偏理性,东欧的小说偏情感,这些都有助于我理解钢琴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中国的作品我偏重现当代作品,如于丹讲诗词、马未都讲收藏的书。

   我有一点小收藏,比如音乐家的手札。

   记者:钢琴上的造诣可以说是郎爸一手调教开始的,那同时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品格,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 

  郎爸:做事先要做人,我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教育郎朗的。感恩是我们父子共同的心愿。 

  郎朗今天的成功,与郎朗母亲多年的付出和关爱是分不开的,她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多年来,我们父子在外求学,郎妈却一个人留在沈阳工作,用她一个人的工资来支撑着这个家。为了郎朗,妈妈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费,却把剩下的钱全寄到北京。 

  另外,各阶段老师辛勤的培养,热心的帮助,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坚定的信念和朋友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此书献给郎朗30岁生日!献给郎朗的母亲!献给喜爱郎朗的老师们,献给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献给那些正在为儿女努力和付出的父母们! 

本文北京晚报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2-09/01/content_13253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