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情 |
外语课真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外教会带来很多不同的观点,和你从来没有想过或者忽略的问题。这让人觉得有意思。
比如名字(地名、人名、物名)的翻译。英语是个完全的拿来主义,馄饨就是发音非常接近的WUNTUN,豆腐就是TOUFU,而中文却一定要将外来的东西安个中国名字。如pentagonal,中文翻译成“五角大楼”,但你跟美国人说“五角大楼”,没有人能从你的中文发音上明白那是什么。
又好像TOYOTA,在英语国家和日本是一样的,就叫TOYOTA。中国却非要翻译成“丰田”,结果就是一个英语SPEAKER和日语SPEAKER可以不费劲的明白对方的主题,中国人却无法参与其中。
加一个我想到的例子,REBECCA是个女人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非要翻译成“丽贝卡”。——“瑞贝卡”不是更接近原来的发音?
老师理解,外来的东西,中国一定翻译成一个中文名字。有时候音译、有时候意译,有时候混着发音和意思翻译,而后两者通常都是不可逆向再翻回去的。这就是为什么中文不如英文传播得广泛的原因之一。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
后一篇:“译”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