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理万机证无为:师父和几位企业家的谈话
(一)
五月份的艳阳明媚喜人,午后,
G师兄和几位企业家道友来访。
他们一行五人:上海歌斐诺宝企业总裁LU师兄、北京中育教育集团董事长W师兄、深圳永华利集团董事长LI师兄,G师兄和H师兄是观虚斋的学生。
纵观那些真正长久地把企业运营得蒸蒸日上的大企业家们,他们于外在财富增长的同时,许多人也同时不断修身,增长智慧;他们福慧双修,是非常有灵性的企业家,也不乏一些言行暗合道妙者。师父与企业家们长谈了三个小时之久,就他们在灵修及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困扰,给予了精妙的开启,企业家们颇受法益,我也深受加持。
今略记其间的浮光片羽,以饷同仁。
一翻谈笑寒暄。W师兄自嘲道:“我们几位‘土豪’企业家,穷的就只剩下钱了!非常仰慕老师之名,今天特来拜访。”众人笑。
G师兄:老师好,我是做企业的,我经常告诫自己要无为,但这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对员工有责任感,对企业有使命感,另一方面也想无为。比如说想去休息,但一想企业还有那么多事要做,所以连觉都睡得很少。请老师给我一个什么样的建议或者功课!
师父:其实我们讲无为的时候,无为本身也有不同的层面。真正的无为,它是一种心法,是内心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也就是你心灵的完全的放下,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外在无所作为——这是两个概念。
我们可以日理万机,仍然无为。禅宗有一句话:“若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就是我们的心真正无为了,我们在千军万马之中,在热闹的市场之中,在你的企业管理之中,你还是无为的,这是你的心态的如如不动。而在这无为当中,有一种智慧展现出来,那是它的妙用。事来则处理,事去则了。能够很好地处理事物,同时心无牵挂。修行要达到这种无为的境界,它就是一种真空妙有的境界。在心态上,它是能够看穿的,能够看透的,能够看破的——能够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没什么了不起,小菜一碟,把它炒掉了。当然治企业更是小菜一碟,你在大道之中来看这些事情,没有什么得,没有什么失。那就是事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你的心像一面镜子,像一面明镜一样,能够看清所有的因缘、关系,而去处理它。所以不一定是要放下现实的事情不做,才叫“无为”,而是我们要追求一种不动心的状态和境界,包括去处理这些事情,仍然处于无为的境界。
换一种说法。可以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完全地放下。因为人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什么得,也没有什么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什么也带不走,这样你就放下了。战术上,我们还是要“重视敌人”。你是企业家,还是要把企业管理好。像我们以前说的,不能说学佛了,企业就垮台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如果学佛等于企业垮台,那就麻烦了!还是要提升自己内心的一种镇定,一种智慧,来处理各种事情。所以那种一学佛就把企业放下,就出家的人,只能是极少数人的选择,也可以有一两个;但更多的人是要把这个学佛的智慧,用在你的企业管理上面,世出世间,两者兼备,内外皆修。就是学佛不影响你的事业发展,同时你的心更开阔了,你跟一般的企业家不一样了,你是用更大的气度,更高的心胸来做事情。所以,把老子这句话记住是很重要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要有这种气度。
当然说是容易,要做到难。现实中,我们没有那么高的境界怎么办?我们还是容易被它带走。不管你做企业也好,还是做别的事情也好,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做功课,要提升自己。我的建议是:我们每个人要在一天当中,拿出“定时”来修炼自己,来做功课。你工作再忙,都不应该放下修行,因为修行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它是优先于其他事物的。如果听过我的课的人,再说没有时间修行,那你就没有听懂!没有时间修行,那你有时间干嘛?你真的听懂了,不会没有时间,因为要优先安排这个时间,你可以没有时间干别的啊!
室内空气静谧而祥和,大家安静下来,师父继续……
每天要抽出时间来,比如说早晚两个时间段,早上一小时,晚上一小时,把它安排好。像你这样的企业家肯定是有空间的,禅修的小空间是没有问题的。你可以在家里、在企业里面设一个禅堂,在你做功课的时间,你可以清楚地告诉你的家人或者员工,这段时间是我闭关进修的时候,任何人不得打扰。在门上贴个条:“请勿打扰”;把所有的电话都关掉,这一个小时就是“出家”的时间。这里说的出家不是到庙里去,彻底放下一切,找时间来静修,你在家里就出家了。每天有两个小时彻底斩断万缘的修行,提高无为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我前面讲的第二步,就是以无为的境界去处理你的企业,去做你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功夫、这种修为,那谈得很漂亮是没有用的。
所以要选定时间,把你的家做成道场,来进行专修。
修什么法门?我们在“宗教智慧与大道养生”课堂里和《宗教智慧》系列丛书里都有讲过,此外你还要探索、找寻,要找到适合你的法门。要有实修法门,要有正见,要有菩提心,把这些都贯穿下去,坚持下去。那么在不断的修行当中,你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进展;这种进展再反过来,要用在你生活当中去,就是你怎么样把你修行的成果再用到你的工作、生活当中去,甚至你怎么样把你的工作变成修行本身,最后达到“一味”的状态——修行就是工作,工作就是修行!那这些困惑都没有了。
G师兄:老出差。经常是乘飞机国内国外的,感觉特别忙,特别累。
师父:如果我们真的走上修行的道路,就要适当地减少外缘。虽然我们不是把企业完全地放下,但是一些能够不参加的活动,就尽量不要去参加,不要去凑热闹,赶场子。这个活动要我参加,那个活动我也要参加,什么都去参加,最后把你的时间全部都消耗掉了。所以,只参加你必须去参加的活动,包括那些禅修班,也不是什么班都要去参加。有的人就特别赶各种“班”,到处赶场子。太凑热闹了,也不好,要把自己沉淀下来,可以不出国的就不出国,可以不出差的就不出差,减少一部分。
那么还有一部分是你必须出差的、必须出国的,怎么办?那就是要把修行融进去。把坐飞机的时间用来修行,正好观呼吸。在你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瞬间,你要想起修行来,马上就能用上。在某个瞬间、片断,就像我们行禅一样,突然要敲自己一棒子,醒来!不要散乱和昏睡。这样在生活中要修行,生活中修行的前提也是要在家里有一定的修行,需要平时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积累,有一定的见地才行,要不然你根本想不起来,一忙就全忘了。
所以这两者是互相配合的。就是你专门修行的水平提高了,你在生活中修行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如果你从来都没有真正地修行过,你谈生活中修行就是空话了。比如你要观呼吸,首先你要在家里面、在禅堂里面观呼吸,要观得好;这个时候,你坐飞机就想起来了,把飞机当作你的禅堂就行了,你也可以观呼吸了。坐两个小时飞机就观两个小时,也可以修行,这样就不浪费时间。
关于无为,师父曾详细讲解过。当心灵回到最原初的状态、最朴素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保存这一分本然的明觉,就能使自己的心安定下来,能够将一切的想要造作的欲念自然地化解。心安定了,心澄澈了,一切事情当下消融,自然呈现解决的方案,而达至“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地。
(未完待续……)
——《和师父在一起的金色时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