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四层结构理论——戈国龙老师讲述禅与道的生命智慧(五)

标签:
健康四层结构医学美食物 |
分类: 观虚斋教学 |
编者按:本文是戈国龙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学员所做的专题讲座"禅与道的生命智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李婷根据讲课录音整理。此篇可以看作是观虚书院“宗教智慧与大道养生”课程的“前行引导文”,由此基础可进一步深入“宗教智慧”的系统探索。观虚书院微信平台近日将连载此文,今天在博客发布的是微信连载之(五),请诸位道友、读者留意,有兴趣者可关注观虚书院微信而查阅之。
八、生命的四层结构理论
今天我们讲禅与道的智慧是讲根本性的核心层面,而抛开了外围那些表象的层面。前面我们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核心内容,现在我们进入道家的根本智慧。我们根据道家道教修炼的基本理论来讲一种生命观,对生命结构的认识。我们的主题还是在生命智慧的层面,还是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还是要回答我们一开始就提出来的那个疑问,生命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可以在肉体消失之后还留存吗?
下面介绍生命的四层结构理论,这个理论来自于道教的启示,但是我是对它做了现代的整理,是现代的诠释。
我们可以把生命看成一个四层结构的整体,这四层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我们用道教内丹学里面的“精、气、神、虚”四个字来表达生命的四层结构,因为我们知道内丹学修炼里面有一个根本的原理、练功的程序和次第叫做“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我们把这些修炼的不同的层面单独抽出来,它们既是修炼的不同的层面,也是我们生命结构的不同的层面、层次。
我们用“精”来代表生命的“物质结构”的层面,也就是我们身体的这个层面。如果把生命比作是一台马车,那么精的层面相当于马车的车身。“气”在道教修炼里面是一种生命的能量流,不是外面的空气,是一种生命的真气、能量,所以我们用气这个词来表达生命的“能量结构”。能量看不到,但气在我们生命里面有其体现,我们的情绪跟能量的变化很有关系。用马车的比喻来说,气相当于马车中的马。物质结构在某些传统里面把它作为“浊体”,能量结构相当于“精体”,“精体”里面的“精”字,跟我们讲的“精气神”的“精”字不是一个意思,精体的精是精微的意思,就代表能量的精微层面。我们用“神”这个字来代表生命的“信息结构”,就是我们生命的信息处理系统,是我们的思想、理智、理性的这个层面。在马车的比喻当中“神”就相当于马车里面的驾驶。“虚”我们是用它来指生命中灵性的层面,我们把它叫做生命的“本体结构”。在马车的比喻当中,这就是马车真正的主人,有的宗教里面把它叫做“灵魂”。不管用什么词,我们生命有一个最核心的层面,它就是灵性、本体的层面。
对于道教来说精、气、神、虚四层结构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由粗糙的层面可以转化为更精微的层面。练精化气是把物质里面精微的层面、精微的物质转化成能量;练气化神是把这个能量进一步和我们的精神结合在一起;练神还虚是把我们的精神再统一到广阔的虚空或者道体之中,融合在那个层面上。我们也可以把生命的四层结构看成是一个四层楼结构,下面一层就是上面一层的基础,最上面的一层就是生命的核心。
任何一个生命,从外一直往里、往内去追的话,都有四层结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没有活出这四层生命结构所有的潜能和奥秘。我们有的人只注意到生命最低、最外层的这个结构,把生命视为一个“物质体”。根据生命的四层结构,我们可以把人分成四种:第一种人就是以物质结构为中心的人,他生活的所有重心都在物质结构里面,就是满足身体的基本的需要和欲望;第二种人是以能量结构为他生活的中心,他生活在感觉、情绪的变化之中;第三种人把我们把他叫做理性人或者理智人,主要生活在信息结构层面;第四种人才能找到他生命真正的主人,活出他生命真正的中心,生活在本体结构的层面。但第四种人不是现实中的人,是要经过修炼、转化,通过内在工作去寻找、去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实现的人。
建立这样一个生命四层结构的模型,我们对生命就有一个整体观。看一个生命要看到他的四层,我们用四层来看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新的视角,或者有新的处理问题的模型。
比如说,我们先从四层结构来分析修道的现象。任何修炼的功夫或者他修炼所达成的境界都可以从四层结构去观察、去分析它,这样的话你练功是练什么功我们就有一个概念。
如果我们把练功仅仅看作是一个物质层面的练功,那么我们可能就是练身体的功夫,膀大腰圆、力大如山,这都是在身体上下功夫。一般的西方的很多功夫、很多拳术都是在第一层面。有的功夫是在第二层面,是在能量层面,比如通常讲的“练气功”即主要是在能量层面下功夫。有的是第三层,就是修心,转化精神世界,做好人好事,行善积德,做净化心灵的功夫。前面这三层的功夫都是一般的修炼,还没有上升到灵性的层次,还没有上升到宗教性的根本智慧的层次。真正宗教性的修炼一定要向第四层迈进,就是寻找生命的真正的主人,找到你的真我,也就是要觉醒过来,让你的佛性或本性觉醒过来。
所以你看一个练功的人,他练什么功,他达到什么样的境界,用四层结构可以看出一些很重要的问题。你就不会简单地被一些表面的大师所欺骗。比如有的人声称自己是大师,他也许有某些功能,但是他基本的思想、境界还是和俗人一样,没有转化他的内心世界,他第三层都没有达到,那么这种大师不管他怎么吹都是世俗的,都局限在前二层。一个真正的大师要回到本体结构,要开启觉性、灵性,能够转化自身的欲望和执着,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下面我们再用生命的四层结构来处理一个跟我们生活非常有关系的问题——医学或健康的问题。
一般的西医或一般的医学讨论生病不生病,大家说它是指什么层面?你去医院要看病的时候是看什么?都是看身体的毛病,检查一下,查身体的指标是否正常。有了这个四层结构模型,我们一看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就出来了,把生命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了。体检没有能量结构的体检,更没有心理结构的体检,所以在医院体检被认为健康的人,其实从更高的、更全面的角度来看不一定是健康的。而当我们只是局限于身体结构来看一个人是否生病的时候,我们这种治病的方式也是局限的。
比如一般的西医因为看到了肉体结构的毛病,他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个地方有问题就治哪个地方,你缺什么他就给你补什么;你得了糖尿病,他就给你打胰岛素。但实际上这不是治病,这只是临时应付的措施罢了。我得了糖尿病是我失去了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他并没有把这个病给我治好,他只是简单的把这个问题暂时应付了一下。那一旦你打了胰岛素以后,你这个糖尿病就是终身的了,就永远要依赖于它了。现在西医反过来把这个当成一个结论,糖尿病就是终身的,是不能根治的。
我们这里不是要否定西医,我们是讲一个更全面的观点,就是在道家道教看来,生命四层结构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系统,光局限在某一个层面里是有很大问题的。你到医院去,医生肯定不会问你最近心理上有毛病没有?情感有毛病没有?当然,医学当前的发展不只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局限的医学,医学也在不断地向能量医学、信息医学的方向上发展。现在有很多疾病被称为心因性的疾病,就是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在道家医学来看心气无二,我们的心理状态和我们的能量状态是密切相关的,有一个烦恼,有一个杂念,或者有一个执着就会导致某一个能量的纠结,它延伸开来就会导致某种疾病。这种疾病如果你光去治那个肉体的话,那是治标,永远没有找到根源,所以永远要吃药,但是永远没有解决问题。
一个全面的医学应该看到更高的层次,相比而言,中医它是一个整体观,是把生命看作一个整体来治疗的。现在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中医是糊里糊涂把病给治好了,但是西医是明明白白地把人给治死了。”希望不要导致中医和西医的争论,我们是讲一种观点,你不要急着反驳,要好好理解一下。为什么说稀里糊涂治好了呢?是因为西医站在某一个局限的医学观点来看,认为中医没有道理,说不清。但问题是中医治好病了,你不能说中医不科学,因为中医已经有几千年实践的传统,是有效的。
现在有人狭隘地用西方医学的观点来看,说中医不科学,问题是科学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作为真理的意义,不科学就是不符合真理;还有一种是某一种局限的、暂时的科学观念,比如说我们有“牛顿力学”,曾经作为科学的典范,不符合牛顿力学就是不科学,这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不科学的。但现在科学的发展已经表明科学是在不断地演进,一个新层面的科学出来了以后,它跟以前局限性的科学就发生矛盾了,所以不断地发生科学范式的转换。也就是说,相对论力学和牛顿力学它们是不同的范式,你不能用牛顿力学去否定相对论力学,因为科学在不断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把两种科学的概念局限化了,搞混淆了,那就成了不符合某种科学观念的话,就说它不科学,这实际上就是偷换概念了。
你可以说我用西方医学的理论还解释不了中医,但你不能说中医不科学。所以在我看来,中医是另外一种科学的范式,它是另外一个层面的科学,是跟西医并列的、互补的、各有所长的一种医学体系。
从修道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心理的健康比肉体健康更重要,生理健康的源头是在心理层面。我们去采访那些真正长寿的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心态非常好,能够放下,能够快乐地生活,不斤斤计较,能够放下很多事情。心量小的人容易得病,心里有牵挂的人容易出毛病。觉悟不仅仅是一种灵性的、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养生,这就是我们从宗教智慧出发所谓的养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养生。
我们还可以用四层结构来看一个美学的问题。
我们大家很多人都是追求美,尤其是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美。但有时候我们也是发生一个错误,就好像以为美就是身体的美,就是你的身材、三围的美,这种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从生命的四层结构来看一个人美不美,它一定是精、气、神、虚四层都要包罗进去。
如果一个人是一个美女,她在选美比赛上得了冠军,所有的身体指标都很标准,三围都非常好,但是如果她只有这种外形的美,而缺少内在的“气”和“神”的美,她精神不充足,烦恼重重,忧心忡忡,什么都放不下,没有生命力,没有活力,这种美会吸引我们吗?
当你谈恋爱的时候,你真正爱上的是什么呢?《庄子》里面讲了一个“神全、德全”的概念,就是真正的美人是那个“神全”的美。在《庄子》里面讲了一些残疾人,身体是残缺的,但是非常有魅力,吸引了周围所有的人。当然,《庄子》是非常夸张的文笔,说很多人愿意把自己老婆都给他,愿意到他的周围,做他的奴隶都好。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个人虽然身体上有残缺,但是他德全、神全,焕发着智慧之光。
我为什么讲这个问题?讲这个“美”的问题是为我们所有人追寻美找到一种更高的途径。你不需要去美容、整容,光搞那些没用。哪怕你外表长的再差,你只要在神、气上下功夫,你一定有独特的魅力。就像佛教的那些罗汉,每个罗汉外表都不一样,有的还看起来“怪模怪样”,但是每一个都很美,因为它内在的美、神气的美。
我们还可以用四层结构来看一下有关“食物”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要饮用,要吃食物才能维持生命。但是一般的人只觉得食物就是我们餐桌上吃的那些东西,其实生命的食物最起码有四层,而且一层比一层更重要。
第一层面物质结构的食物就是我们餐桌上所吃的这些物质的食物。我们现在第一层的食物也有问题,也受到污染,也不能保证它的安全、健康,你看很多人要自己去农场购买那些有机食物、蔬菜。
对我们一般人来说第一层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第二层的食物是能量结构的食物。空气就跟我们能量结构密切相关,我们呼吸什么样的空气,这是比我们吃什么样的食物更重要的。能量结构的食物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辐射场,你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我们平常说“气场”好不好,环境的质量这也是一种食物,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能量场,它会影响我们身体。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讲究“风水”。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场,对我们生命是有能量的作用与影响的。其实每一个人也是能量的发射场,每个人都在发射他的“人体场”,所以我们的环境也包括我们周围接触的人,你跟什么样的人接触,也都受到影响。你长期跟一个忧郁的人在一起你也变得忧郁起来,你要跟智慧的人在一起你就变得更加智慧,这个“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第三层的食物就是我们精神的食物,精神的食物更重要。简单地说,精神食物就是我们接触的不同的“印象”,比如你听课是接触一个印象,你读书是接触一个印象,你脑子里接触的任何东西都会变成精神的印象而影响你。精神确实是一种粮食,它不只是一个比喻,它也是我们食物里的一种。人生的发展要主动选择好的精神粮食,要与大师同行,读智者之书,你的精神层面就会不一样。为什么要去读经典?经典承载的是千百年来圣贤大德的智慧,它能让你的心灵清晰,能够洗去心灵的污垢。所以一方面什么样的人看什么样的书,另外一方面看什么样的书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前一句话说你现在这个状态决定了你现在能看什么书、你的视野,后一句话是说你看什么样的书你就受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你的生命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跟你接触的精神印象非常相关。而精神食物里面也有他的垃圾食物,吃多了垃圾食物你精神就会出问题。
第四层的食物我们把它叫“空性”,就是本体层面的食物。进入空性的状态,进入灵性的状态,进入真我的状态,这是本体结构最好的食物,它能让你的生命超越局限性的自我,回归到无边无际的广阔的存在,能够与道相通,得到生命根本的营养。
现在我们要再用四层结构的模型简单看一下企业管理问题。
道家有一个根本的原理就是身体的结构和宇宙的结构、社会的结构它们之间是一个全息同构的关系,治身如治国,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人要有灵魂,一个国家要有方向。你要治理天下首先要有一个根本的文化追求、一个立国的指导思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种灵魂性的思想做支撑,这个国家就没有方向。
企业也是一样,对于企业来说也有四层结构。第一层在物质结构层面上,每一个企业都有外部的硬体环境,物质设备、物质条件、基本的人员构成都属于一个企业基本的物质结构层面。那么能量结构层面就是企业本身的一种精神动力,跟一个人的气场一样,你到一个企业里面也能感觉到企业整体的氛围,它是不是有朝气、有能量?第三层信息结构,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企业文化的层面,包括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信息沟通、精神沟通,是不是相通的?企业的指令能不能很快传达到下面去,能不能很好地落实?第四层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与根本方向,一个企业有没有灵魂,这就要看董事长有没有灵魂。董事长要在这个企业中有清醒的定位和目标,有良好的愿景、远大的理想,要找到企业根本的、核心的生命力。如果董事长本身是没有灵魂的,是不知道方向的,这个企业的第四层就没有了。
很多人从事企业管理的时候,有的是偏重于物质层面的管理;有的是偏重于人的情绪,怎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的是偏重于整个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但是最重要的管理其实是董事长自身的管理,董事长本身的水平、气度、胸怀、见识才能带给这个企业灵魂。所以我们很多老板研究怎么管理员工、管理企业,其实没有抓到根本;真正的管理首先是管理老板自身。从道家来看,治国先治身,你要能够真正驾驭自己了,你就能够驾驭整个世界。如果我们自己都是没有灵魂的人,我们怎么去让这个世界有灵魂?生命自身的管理,实际跟很多外在的管理是有关系的,生命的智慧是从内而外的一个延展,但是根基在我们内在。
最后,我们要用生命的四层结构来讲一下修道的核心原理。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哪个教,所有修行的核心用这四层结构来看,就能很清晰地找到最本质的那部分是什么。
静心修行包括三个层面:一个是静心的外围和基础;第二是静心的核心;第三是静心的成果。这个在佛教里面就分出三个层面,一个因位,一个道位,一个叫果位,我们用三个“C”开头的英文来表达,就是因(cause)、道(course)、果(consequence)。不管你怎么修行,都有一个起点的部分,有一个中间道路的部分,有一个成果、结果的部分。
所有静心、修行的基础,从生命的四层结构来看就是前面三层即身体、情绪、思想(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层结构的净化、转化。前面三层的修行是净化的过程,是打扫尘埃的过程。而静心的核心部分是进入灵性结构,进入本体结构,这个时候就是没有身体、没有思想、没有情绪,进入空性,觉悟真理,这是所有静心、修行的核心。当然,这里讲的“没有身体”是说没有身体的挂碍,不是把身体给去掉,是在悟道的境界当中不再挂碍身体;没有思想的分别,没有情绪的波动,没有情绪的挂碍,而进入生命的核心。所以,静心的本质就是觉悟本体结构,真我也好,佛性也好,本性也好,都是这个本体结构不同的代号。静心的真正核心就是我们真我意识的觉醒,是纯粹意识之光,根本的目标是导向一种清明觉醒的无限意识状态。这种静心的成果是无限意识、无限喜悦的存在状态,这是所有修身人的目标。
一开始讲到我的人生困惑,就是把生命作为一个有限的个体、有限的自我去跟无限的宇宙相对比的时候所产生的虚无、空虚感,生命没有着落。但是这种生命觉醒的状态恰恰可以进入无限意识、无限喜悦的状态,人和整个世界是一体不分的。从表象来看,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分开的一个个的小我,这是一种无明状态下的认识;当我们向内心去追寻、追问的时候,找到生命的根本存在状态,它其实是无限的、与宇宙一体不二的,是整个存在的海洋。
一个一个的生命就像海洋里面的波浪,看起来是独立的,但是每一个波浪在底层都是跟整个海洋相通的。这是非常玄奥的问题,很难说清楚,我们可以做打个比方来说明。比如我们看树,一棵一棵的树是独立的,但是树是不是要扎根于大地?任何两棵树之间在地底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相通的。我们还可以看地面上有很多的井,我们打井的时候,井与井之间也是分开的,但任何两口井之间往地底下去深挖的时候,它的地下水、地下河流都是相通的,没有绝对分开的两口井。世界上所有的相对地存在的事物,在深层、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人与人之间的相通也是一样,只是看起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是我们可以看现在这个教室里,我们大家都在这个教室里呼吸,我们的呼吸就是“息息相关”的。扩展开来,我们跟整个宇宙都是“息息相通”的。当我们进入精神的内在核心,我们跟整个世界都是相通的,这种状态不是一种理念,是可以去体验到、去实证的境界;当你进到了这种境界后,就能解决我们前面谈到的那种生命小我的困惑,就能得到一种清醒、一种觉醒、一种解脱。
(未完,待续)
观虚书院课讯动态:2015年5月1-3日,观虚书院“宗教智慧与大道养生”第6版课程在北京房山天开寺风景区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第7版课程开始接受报名,详情请看“原文链接”中的招生简章。垂询:新弘:13691365962;刘益:18800184501.
观虚书院广告:
家有财富千千万,不如禅悦一瞬间!
无上甚深微妙法,甘露灌顶润心田。
----------------------------
继孔圣绝学,传太上道脉,续佛祖心传,融三教于一体,会万化于一心。
观虚斋主戈国龙,学者,精神导师,观虚斋教学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多年来学修并重,佛道融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现代运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成立观虚书院,发展观虚斋教学事业,为现代社会服务。
观虚斋教学是继承传统、融会新知的新型教学体系,呈现了一种系统而又开放的全新框架,任何宗教或无宗教背景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对精神成长与灵性奥秘的普遍问题与根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超越诸修行方法间的藩篱而进行更深入和有意义的探索。
观虚书院将秉承“定慧兼美,学修并重,内修外弘,全体解脱”的观虚宗风,超越宗教形式与教条,激活宗教中的原初智慧与核心洞见,以无教派执着的普世性方式,传播诸法实相与道之真理,直指人心,破迷开悟!努力将观虚书院建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修道与生活相统一的人间道场,是尘世污泥中的莲花世界,是现代人朝圣的佛境。
微信公众账号“观虚书院”(微信号:guanxushuyuan)推送的内容精选自观虚斋教学中富有启发性、原创性的智慧教言,以语录、对话及短篇为主,同时,也及时推送观虚书院的教学资讯及观虚斋主戈国龙教授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