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评“人造韩寒”

(2012-02-04 13:59:31)
标签:

方韩大战

韩寒

方舟子

代笔门

略评

分类: 观虚斋闲谈

 

这两天关注了一下网络等媒体上热门的“人造韩寒”事件:就韩寒代笔门双方展开了空前的“方韩大战”。以前因为方舟子反中医、反传统文化,一直对他比较反感。相对于方舟子的思维偏激性而言,我更反感的是“造假”;问题不在于支持谁和反对谁,问题在于我们应该追求真相与真理。其实以前并没有真正读过方舟子,这次仔细读了他质疑韩寒的文章,又读了韩寒的自辩文及网络上一些有深度的评论,我的综合判断及直观感受倾向于支持方舟子的质疑结论。方舟子的态度是认真的,其质疑是有理有据的;而韩寒方的表现倒有点气急败坏,是心虚的表现。

韩寒作为一个中学阶段有体育特长的差生,语文成绩也不突出,突然间写出了诸多的成熟老到、引经据典的文章,而其博客里一些应为其亲笔的博文,文笔却显粗糙,缺乏基本的表达能力,与其学习成绩倒是相应,再无引经据典的卖弄了,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怀疑。如果说博文乃随意写就,未经仔细推敲,则其少年时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复试时的作文《杯里窥人》,乃现场短时间内匆匆写就,却用词讲究,文笔精炼,构思新颖,且多有引用,这又如何解释又,韩寒先是制造不读书而能文的“天才”形象,被质疑后又言及中学阶段通读《管锥编》等作品,此则明显之谎言也。《管锥编》,一般文史专家尚畏其艰深,绝非中学生感兴趣之读物也。我怀疑韩寒根本不知道《管锥编》是讲什么的,只是为了表示自己读过钱钟书,以为《管锥编》也是一本小说,于是随手写上去的。其实,你说读过《围城》就够了,说过头了就适得其反。我案头的《管锥编》,虽翻阅过多次,但从来没有耐心仔细通读一遍。对我来说,要读《管锥编》,除非在牢里实在无事可做,才可能去细读一遍。

方舟子的思路是可取的,用考据的方式可以确定韩寒作品的真伪。先确定被质疑后最近的博文以及一些记录其日常生活的博文是韩寒的亲笔,由此可见其文笔与思维特征;将其所有作品进行严谨的比对,仔细考证,就能够确定哪些书或文章非其亲笔而经人加工或代笔。韩寒的博文与其早年的成名作文笔风格迥异,其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作文及《三重门》很可能是他人代笔或抄袭而成。一般而言,人的文字功底是不会退化的;早年那么成熟的文笔,不可能到中年后反而退失。这只能说明其早年成名的几篇文章与后期博客文章,作者并非一人。文学作品虽可以想象虚构,但任何想象与虚构都离不开作者本人的生活阅历与思想水平,从《三重门》所描写的生活、文风及思想水平而言,都不像是一个中学生的作品,更像是一个体验过大学生活及文革的中年人的作品。表面上《三重门》描写的是中学生活;但其内容却体现为大学生活才有的特征,似乎原稿本来就是写大学生活的。

韩寒被质疑后的反应也很可疑,似乎是质疑正好说到他心底最恐惧的地方。悬赏、展示手稿、告状之类,皆气急败坏之表现。韩寒说他最在乎别人说他的文字非其亲笔,此就心理学上说正好体现了他的做贼心虚。人所畏惧者正是其欠缺之物,若亿万富翁,断不会害怕别人说其家贫也。又说文字工作者无法自证清白,更显荒谬。韩寒的潜台词似乎是:一个“代笔造假”的文字工作者无法自证清白,因为即使我洒出了手稿,你们也不停止质疑!由此韩寒投射了自己的情绪到一般的文字工作者身上,以为我只要不停地质疑你,你又如何能自证清白?其实,一个人的思想见识及文笔功力,皆有独特之处,时时可体现出来,若真是自己亲笔,何惧代笔之疑!你展示你的文字功底及对自己作品的熟稔程度即可自证也。韩寒似乎在博文字工作者之同情,以激起公愤;他却不知一般文字工作者根本不会害怕别人指其有代笔,因无者本无,何惧之有!

韩粉们往往指责一切质疑都不是铁证,因而属于故意构陷,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强词夺理。因为有了铁证就不属于质疑,也不存在双方的争辩,而是最后阶段的结案了!针对各种合理的怀疑,如果韩寒真的没有代笔,就完全可以以事实加以澄清,真的事实无论怎么说都不会自相矛盾;但如果怀疑属实,假的就无法自圆其说,韩寒就无法澄清而且越描越黑,只有转移视线,反过来顾左右而言他,攻击对方在构陷自己。韩寒很少针对质疑进行具体的澄清,却上纲上线转移视线,化成“文字工作者无法自证清白”的悲情,对方舟子进行人身攻击。从一开始悬赏的高姿态,到后来对被质疑的愤怒,皆像是一个心里有鬼而非君子坦荡荡的胸怀。

韩寒现象可能是一种精心包装、刻意代笔的文坛骗局。不过,我不想介入其中,这事毕竟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我只是偶尔从一个看客的角度,表达一点感想罢了。本来,我从来没有关注过韩寒,而对方舟子则一直有反感;本文所述无任何个人恩怨,纯凭理性与直觉而作一点客观的评论。发此文亦无支持谁反对谁之动机,无非作为笑谈之资罢了。

是否喜歡和支持方舟子是一回事,而韩寒是否有代笔造假又是一回事,如何评论韩寒代笔事件的意义又是另一层面的事情。很多人把这些不同层面的问题混为一谈。我只是探索韩寒是否有代笔造假这件事情的真相,这并不意味着我支持方舟子这个人的整体表现;我们也不能因为讨厌方舟子,就盲目地支持方舟子所质疑的另一方。即使我接受韩寒有代笔造假的质疑,也不意味着我就认可方舟子对这一事件所采取的行动的合理性,更不表示我接受方舟子对这一事件的全部价值评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