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列子》的真伪
(2011-04-26 20:20:39)
标签:
《列子》真伪杂谈 |
分类: 观虚斋闲谈 |
读完了南 怀瑾先生的《列子臆说》。老实说,南先生的讲解一般,基本上是用自己的话讲解一下古文,没有太深入的思想阐发。也许是我对南先生太熟悉了,他的讲解我看不到多少新东西。不过,南先生试图同情地了解《列子》一书的真正含义,这种“尊古”的立场我很欣赏。
现代学者一般都以为《列子》为魏晋人伪托列子所作的“伪书”,一般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学者基本上不重视《列子》,也无法欣赏《列子》一书的微言大义。实际上,从老子到关尹子,再到壶子、列子、庄子,这是道家的传承系统。列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这是无疑的;而列子有其著作《列子》,也应该是无疑的。至于今本《列子》成书较晚,不同于列子的原本而经过魏晋人的加工整理,这是可能的。但说《列子》完全是伪书,则基本上是今人的臆测之词,并无真凭实据。
说《列子》中有些词语是魏晋后才有的词语,此点并无必然性:为什么不可以是《列子》首创而在魏晋后流行呢?且《列子》中亦多有古书专用之名词,其所谈论之人物及引用诸书皆在《庄子》《孟子》之前。《庄子》每引列子之说,而《列子》未谈及庄子。若说此皆是后人故意伪造,则其既然有意伪造,则亦可有意去掉魏晋用词之痕迹!
说《列子》抄袭《庄子》、杂揉诸书亦无必然性,为什么不可以是《庄子》等书引自《列子》呢?不能因为孙子长得像祖父,就说祖父身上不可能会有孙子的特征,因而祖父是“假”的!
至于说《列子》中有佛学的影响,则亦无必然性,《列子》中并无直接的佛学名词,亦未尝明确地提及“佛”。说西方有圣人不一定是指“佛”啊,列子讲寓言故事本就可能有这种思想。《列子》中确有与佛学相类之思想概念,然根本不能以此证明《列子》受佛学传入之影响,而应为古道家与佛法两者修道智慧上天然的相通。吾观《列子》,并无确定为佛学专用术语之名词概念;且佛经翻译,初多“格义”,每借重道家术语译佛,如何可以相似之名词断定《列子》受佛学影响?此盖颠倒因果也。说《列子》受佛学影响的学者,既不懂佛学也不懂道家,只是一知半解,纯凭主观印象说话。
现代考据《列子》为伪书的学者,基本上没有深入《列子》本身的思想内容而仅从一些没有必然性的细节出发,就大胆断定《列子》为伪书,此足见今人治学的轻浮。
古书皆经过多次编辑,有时《某子》是某学派的作品集成,非必“某子”个人专著。故《列子》未必全是列子所著,经后人之编辑是可能的,但后人编辑亦必有所本,《列子》之主体仍为列子思想之体现,此吾所无疑者也。
虽说一书之思想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内涵本身,但若以为《列子》为后人拼凑伪造,则自然不能了解、重视《列子》之内涵。从《列子》的思想内容及文风上看,《列子》应保留了大部分列子的思想资料,是研究原始道家思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