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婆婆丁”

标签:
野菜婆婆丁养生杂谈 |
分类: 观虚斋闲谈 |
春天可采集一些野菜,在北京主要有苦菜、荠菜和蒲公英等。蒲公英,俗名婆婆丁,具多种药用价值,且营养丰富。参看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59836.htm
一些野菜本来就是药材,可养生祛病。春天,北京的路边野地,随处可发现婆婆丁。
最近散步时,常常会发现婆婆丁,我亦顺便采集一些婆婆丁回来。
但令我惊奇的是,婆婆丁不在远处,它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住的楼房旁边的一栋楼前的空地上,竟有大量的鲜嫩的婆婆丁,比我在野外发现的婆婆丁要干净、丰美得多!
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往往会忽略,我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附录一篇文章:
尝鲜最具“北京脸”的野菜
时间: 2010-05-17 来源: 北京晚报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记载了他本人的一个经历。孙思邈在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间,左手中指背碰撞在庭院中的树木上,到了早晨越发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经过十天,肿痛越发厉害,颜色像煮熟的赤小豆。有个老人告诉他,用蒲公英可以治疗此疮,孙思邈立即使用,内服外敷,很快肿消痛除,数日痊愈。自此孙氏就用它治疗疔疮,效果极佳,并流传于后世。
尽管倒春寒,在京郊大地和市内的公园绿地,人们终于可以嗅到诱人的野菜芳香了。春季北京地区最常见、老百姓最喜欢和最鲜美的野菜属于谁呢?
北京野菜第一菜--苦菜
苦菜家谱苦荬菜又名苦苦菜、苦马菜、盘儿菜、天香菜、紫苦菜,是在北京地区春天出现最早的野菜品种,其特点是比较耐干旱而不需太大的降雨就能破土而出。如果在长江以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品相识别苦荬菜春季的初生叶即从基部而生的叶呈匙形。至夏季,从基部抽茎,直立而生,高可达30至70厘米。茎无毛,上部分枝。茎生叶与基生叶的形态差别很大。顶生黄色菊花样的小花。
苦苣菜出现的时间略晚,早春的基生叶向四面平铺伸展,先端呈舌状,尖端钝尖,边缘呈深度羽状分裂。夏季后可抽花茎,高50至100厘米,直立,中空,具乳汁。茎顶着生黄色头状花序。
苦菜功用苦菜性味苦,寒,无毒,入心、脾、胃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通乳、止痢的功能。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跌打损伤、疮疖肿毒、黄水疮、阴囊湿疹等病症。全株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常食之对人体大有益。据国外实验研究报道,本品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苦菜上餐桌苦菜在农村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采集鲜品洗净之后蘸黄酱吃,佐餐具有很浓的刺激口感、清利爽口的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凉拌、炒食、做汤等。苦菜性寒,脾胃虚寒者忌食。
北京野菜第二菜--荠菜
荠菜家谱民间素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或“春食荠菜赛灵丹”的说法,荠菜首载于《名医别录》,其后的历代本草均有收载。荠菜的品种也有多种,但都属于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而北京地区春季常见到的荠菜均为一种,即历史上被称为小荠或沙荠者。
荠菜又名护生草、芊菜、净肠草、地地菜、清明草、香田荠,常见于田野、路边、庭园及荒芜的田地中。若是比较干旱的年份,在人工浇灌的麦田周围及果树园中生长得特别茂盛。
品相识别春季最早生出的基生叶呈丛生状,嫩叶平铺地面上,叶片呈匙形,即外端较宽,而向基部则逐渐变窄,边缘呈羽状深裂,而且羽齿分布比较均匀,基部呈耳状抱茎。荠菜最容易识别之处在于,花基本和可食用的嫩叶同时生出。早春从远处看到一片低矮的白色小花在风中摇曳,而近点观看可见到小花具有4个花瓣,呈十字排列。
荠菜功用荠菜性味甘、平,无毒,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等症。现在研究表明荠菜每百克含水分85.1克,蛋白质5.3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胡萝卜素3.2毫克,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B20.19毫克,尼克酸0.7毫克,维生素C55毫克,还含有黄酮苷、胆碱、乙酰胆碱等。
药理实验表明,荠菜所含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荠菜全草有降压、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收缩平滑肌等作用。荠菜可宽肠通便,故溏便者不宜食之过多。
荠菜上餐桌荠菜可炒食、凉拌、做菜馅、菜羹,口感清爽,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如果是采集到较大量的荠菜,建议做馅包饺子或蒸包子。具体方法是用开水焯一下,控净水分之后,剁碎,再和猪肉末搅拌均匀,其他辅料同常规饺子馅相同。一次吃不完的荠菜,可用此方法剁碎后攥成团,放在冰箱冷冻室贮藏,可保鲜至来年春节,色泽与鲜味均保持基本不变。
北京野菜第三菜--蒲公英
蒲公英家谱蒲公英是最容易识别、在各种环境中生命力最强的一种野菜。蒲公英野生于田埂路旁、篱下、沟边,可以说随处可见。但从时间上说,蒲公英出现最晚。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奶汁草、羊奶奶草,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该属全世界约有120种,我国有近100种,大部分分布于北温带。
品相识别春季丛生的基生叶片,排成莲座状,叶片呈长圆状匙形,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窄,边缘浅裂或做不规则羽状分裂。在羽叶间抽出一支中空的细长花梗,高约10至25厘米,顶上长出一朵深黄色的小花,随后花冠渐渐变成银白色的小绒球,成熟后,常随风飞出一个个“小伞兵”,轻轻地飘向远方。
蒲公英功用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痈。适用于各种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尤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更具捷效。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以及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健康营养的活性成分,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钙的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更重要的是其中富含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硒元素Se。
药理作用方面,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卡他球菌等,皆有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生素使用。国家卫生部新近公布的药食两用的品种中蒲公英榜上有名。
蒲公英上餐桌蒲公英叶片可生食、腌渍或焯后凉拌,也可用油炒食用,还可制成蒲公英咖啡,其花则可酿制成蒲公英酒。其根作为蔬菜食用时,口感更好,特别适合作腌渍咸菜或凉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