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教圆”到“宗圆”:读《佛性与般若》的一点感想

(2011-04-16 09:52:21)
标签:

牟宗三

佛性与般若

教圆与宗圆

文化

分类: 观虚斋阅记

这段时间重读了牟 宗三先生的《佛性与般若》。最初读此书是在北大读硕士期间,当时即为此书倾倒,叹其佛学哲理之精透,以此书为佛教哲学研究之典范。此次重读,仍觉兴味盎然,但只是重新加深一下印象,再次梳理一下佛教哲学的整体系统,盖因其主要思路与观点皆已经掌握故。

牟先生是作为一个探寻真理的哲学家来研究佛学,不是一般的外在式的学术研究,更不是通常历史学、文献学的佛教知识的研究。因其深厚的哲学功底和真诚的心性体会之同情,牟先生对佛学有一洞透的、整体的了解。其写作方法是,在整体了解与综合诠释的构架下,选取重要的经典文献加以疏通、分判与综括,忽略历史性的细节问题,而纯就哲理发展的线索与系统展开论述。

正如书名所标示的,此书的主要的线索为般若与佛性两观念。般若为作用的圆,为共法,而佛性一观念乃决定大小乘、圆不圆之关键。就教相言,则分两层次,一为分别说的诸教,一为非分别说的圆教。分别说的诸教,有“经验的分解”的路子,此为妄识系;有“超越的分解”的路子,此为真心系。华严宗为真心系发展之极致,其为圆仍是就佛法身的圆满无尽而展开,是高山顶上的圆满,仍不开权,为可诤法,非真正的圆教。

真正的圆教必有其特有的模式与义理根据,只有一而无二。圆教必非分别说,不与诸分别说的权教为同一层面的对待,而是能兼摄诸权教并提升其为一乘教之大圆教。此是十界互具模式下的一体平铺的圆满,是般若作用的圆与佛性存有的圆的统一。此即是天台圆教所代表者,以性具为经,以三观为纬,既对一切法有系统的说明而又无系统相。

吾人可说,华严之圆为一“完美型”的圆满,天台之圆为一“完整型”的圆满。以完美型之圆满而言,仍有不完美为之相对;而完整型的圆满则无对待,开一切权教皆成实教,此为大圆满也。

牟先生此书的主要观点皆有深厚的哲理基础,纯就理论层面的探索而言,牟先生有绝大的哲学智慧在。但牟先生作为哲学家只能作抽象的哲理分析,而不能从实践智慧的层面给人予修法上的启示。比如牟先生判摄禅宗的时候,即对禅宗的价值不能正视,从理论上来看禅宗,牟先生有所轻视在所难免,因为禅宗并不是提出了一种更新、更高的理论体系,就理论而言,天台已发展至极也。

禅宗属于一个新的层面,是实证的心法,是活生生的智慧展现,光从理论研究上是无法认识禅宗的真实价值的。研究教理,无论如何高深,总是隔了一层的,与生命的实相智慧隔了一层;而禅宗是直接给你予法味的“品尝”,让你当下得到心灵境界的提升。

吾意天台为“教圆”,而“禅宗”为“宗圆”。教圆者,教相理论发展至极之谓也;宗圆者,在实践层面展现圆教精神而至极之谓也。禅宗可谓是天台圆教之进一步的发展,此发展不是于义理上有更新的进展,而是在实践智慧的呈现上有“活”的发展。禅宗于心法的实证实悟上开展活生生的教学,而不在义理上作分辨判摄;若说有理论上的发展,也是在实践智慧的体现上有新的姿态,非教相上有发展也。

正如天台圆教是在第二序上对已有诸教相的分别说作批导而非第一序上的可诤法一样,禅宗亦是预设了包括圆教在内的所有教法教理而在第二序上作实践智慧的点化,此不与诸教法教理为同一层面相对待也。无论何宗何派,不但不能与禅宗相对立,且其最后之实证必与禅宗相接轨也。禅宗亦是无诤法,亦是非系统的系统,是佛说一代教法之精神之活的呈现,禅宗之一切精彩唯于此见也。

当然现实中的禅宗,亦有分化,亦可能教理化,亦有种种发展的可能性,故未必皆能相契于禅宗的本来面目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