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答问录(7)

(2011-03-20 11:19:54)
标签:

温饱

修道

素食

心境

杂谈

分类: 观虚斋问答

问题:修道是重要的人生大事,在温饱未解决以前,温饱与修道是否有矛盾?若有,如何协调?

答:是的,修道是重要的人生大事,而且是人生中最根本的大事。这个修道的概念不是一种逃避的行为,不是一个远离红尘的修道概念,这一点我们已经强调过多次。所谓的修道,就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的行为,走上正轨,走上正道,它是我们人生所有成就里面最基础的层面。如果你其他层面有很大的成就,而修道没有入门,没有成就的话,那么你其他的成就最后是没有价值的。这一点我们在讲外在财富和内在财富那一节里面已经再三地强调过。首先你要找到你自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的有自觉性的人,当这种人存在的时候,你才能说你所做的事情有意义。如果这样的一个人都不存在了,都没有了,你拥有了万贯家财也好,拥有了什么事业也好,那个跟你的生命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我们这里所讲的修道的概念不是说人生要等到某一个什么时间去解决这个修道的问题,或者解决完了某个修道问题人生就不再需要修道了,它是伴随着我们人生的始终的。我们活着、生存就是在道里面生存,就离不开修道,有的是自觉地修道,有的不自觉也要修道,所以这是一个提高你人生的基本素质的层面,它跟你外在的生活比如说温饱问题,也可以说不是直接相关的,因为它并没有要求你一定要做什么,或者你一定不要做什么。当你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你当然要去解决它,要去参与一定的工作,但并不是说在你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你就跟修道无关了。我已经讲了,修道就在你的生活里面,你生活的每一个内容都可以转化成修道。在这种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可以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的思维敏感度增加了,你的判断力增强了,你就更加容易看清楚自己的方向。当你修道有进步的时候,那么解决温饱问题对你来说就更加容易,那就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反过来说,你穷尽了所有能力都解决不了你的温饱问题,估计你修道也入不了门,这是在素质层面上有问题。所以温饱与修道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修道不跟任何东西有矛盾,它是不跟你对立的,不跟你的工作对立,不跟你的生活对立,不跟你的家庭对立,它只需要一个转化的功夫。因为修道不是在改变行为本身,而是在提升行为的品质;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去做。所以如何协调呢?就这样协调。修道不影响你睡觉,只是你在睡觉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品质,你会睡得更香;修道不影响你的工作,你原来怎么工作,你还怎么工作。但是如果你有意识的去做一项工作的时候,如果你加入了修道的元素的时候,你的那个工作应该做的比以前更好。

问题:素食与否对修道是否有影响?若有,是什么影响?

答:从修道的角度来说,我们提倡素食。这里面一个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跟慈悲心的培养有关系。因为我们所吃的那些动物都是生命,所以我们吃别的生命于心不忍,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素食主义又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比如说素食对碳排放是不是有减少的作用,对环境是不是有帮助,对身体健康是否有帮助,可能还有别的原因。这都有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是素食与否对修道也没有直接的影响,不是修道里面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复杂的生活环境,不是一个简单的素食就能解决的问题。有的人素食了,但生活里面很多的不方便;或者他虽然素食了,但是他的心并没有素,他的心还是以前一样的残忍。这种素食有时候就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对修道不一定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初期,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可以随缘、顺其自然。如果你觉得你的身体不想吃了,喜欢素食了,你可以素食,那很好,那就素食;如果你还想吃肉,如果你不吃的话,你压抑自己也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要不杀生,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人类的矛盾。你不杀生还要吃肉,让人家杀给你吃,这样也是问题。这个讨论起来很复杂。所以佛教也讲什么样的干净的肉可以吃,就是我不看见他杀了,这个杀也不是为我而杀了,我吃不吃这个东西已经是现成的了。那么有的人还会追问,如果你不吃人家就不杀,你既然想吃人家才卖给你。这里面就说不清了。但是从我们自己来说,就是反观内心,就是孟子讲的,君子远庖厨,我要是看见那个厨师当着我的面拿一只鸡杀给我吃,那么这个时候我是不让他杀的。这是你的心态的问题,我们不要去考虑太多的理论问题,那就说不清了。正面的论据、反面的论据,那就可以争论三天三夜。至少首先是我们自己不去杀,如果你会很残忍的拿一只鸡杀给自己吃,这就不像是修道的人,这是酒肉道士。第二要做到不要因为你而杀,如果别人当着你的面杀给你吃,这个时候你可以弃权,不吃这个鸡了。比如说我在饭店里面吃自助餐,你说这个鸡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吃不吃确实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个时候如果我想吃一块,我也不去算计太多,就随缘了。这个我的心态就不动,就是一种随缘而动的心态,我也不会有罪恶感,有罪恶感的话我也不吃,要吃了就不会有罪恶感,这两者不会同时有。你不要一方面吃,一方面又觉得对不起人了,你这样吃的话就会很难受。所以要么你就坚定地不吃,要么你就大大方方地吃。好,这个问题只能简单回答,如果复杂地分析,那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问题:您修道几年了?前后的心境有什么不同?修道后的心境对您做学问有什么帮助?对您的生活呢?

答:这个在我讲入道机缘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你想想我在大学里开始练功,我是90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几年了,大家可以算一下。修道对于我来说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存在说哪一天修道,哪一天不修道,什么时候停止,这已经不存在了。修道是我的最真实的生活本身。前后的心境有什么不同?如果详细分析起来,那心境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一直不变的:道是我的精神的家,我的一生就是悟道、弘道,自己觉悟道,帮助更多的人悟道,这是我人生的主要的轨迹,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这条主线上来活动的。那修道对我做学问有什么帮助?我所做的学问,比如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它本身就是修道的学问。如果没有一个修道的体验或者一个内在的了解,那么这种学问就是一种外在的学问。外在的学问当然在学术层面上有它的意义,我不是要去否定它。但是内在的了解是这种佛教研究也好、道教研究也好,是一个很重要的层面。没有这个维度的了解,佛教、道教的研究就不能真正深入。所以我是在学术界争取做到一种新的研究的范式,或者新的模型,就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一种学问。一方面我在研究学问的过程当中提升自己,同时用我提升了以后的境界去研究这门学问,当然就会有不同于一般学者的新的发现。对我的生活当然影响更大,因为生活就是我的修道,修道就是我的生活,我已经没有修道之外的生活,也没有生活之外的修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