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答问录(6)
(2011-03-19 08:36:37)
标签:
人格真我个体经历上师杂谈 |
分类: 观虚斋问答 |
问题:为什么说人格也是外化的?
答:这就是我们跟一般的心理学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一般的心理学是注重怎么样培养你的人格,养成你的人格。这个人格和自我是在一个层面的,我也不是说去否定人格,否定它的存在的意义。它在它应有的那个层面上是好的,是有它的意义的。但是人格像自我一样,它是一个错觉,是一个面具,是一个外来影响的结果,它不是我们的真性,而且恰恰是由于人格的这一层迷雾使我们离开了我们的真性。人格是后天养成的,是外在影响的结果,所以它是外层的。从内在最核心的那个真我来看,它是一个面具,是外层的一件衣服,是修道最后要破除对它执着的一个层面。
问题:“真我”的吸引力在哪里?有什么意义或者价值?
答:真我的吸引力在哪里要看你理解到哪一程度,我这两天的讲座里面也是在回答这一问题。其中第三讲就讲了人为什么会受苦,讲到苦谛。在讲入道的机缘的时候,我讲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道的品尝,一个是不可忍受的现实处境,你对苦难已经不可忍受了,这是让你走上道路的机缘。那么真我的吸引力在哪里呢?首先每一个人,他生活的现状是昏睡的,不清醒的,是充满烦恼的,充满执着的,而回归真我、寻找真我的过程能帮助你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而且真正悟道的那个快乐是不依赖于外在条件的自足的快乐,那就是人生真正的快乐。而我们一般所追求的快乐呢,都是苦乐相生的、有所依赖的、不长久的,是随时可以转变为苦的那个快乐。所以真我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这需要每个人去追问,每个人去探寻,这不是要从我这里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从你自己的人生当中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一个理智上的或者一个理性层面上的回答,那还是浮在外面的一个概念,要在生活里去寻找。所以我把整个修道的过程本身就看作是一个探寻的过程,是探寻人生的真正意义的过程。
问题:对于个体的经历,有“对错”吗?(在没找到门以前,撞过墙而知道那不是门。)
答:个体的经历从修道的境界上来说是没有对错的,甚至说你不要去关注它的对错。因为你的经历已经是一个发生,对它进行对和错的评价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它虽然没有对错,但它已经是产生了影响,它留下了很多种子在你的意识仓库里面,对你现在的生活还是有影响,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回到过去的经历上来,该解开的结还是要解开,所以不是一个对错的问题,是从当下的事业出发,有时候需要回顾那个经历,把当初需要解决的那个结解决掉,把那个业消掉。
问题:初学者难以选择上师,不知道谁是真正的上师,而在有能力选择上师前,需要面对大量信息,如何分辨邪说和正说?
答:这就是我这两天讲座所在做的事情。我一开始说我不是来传授一个简单的功法,不是讲一个具体的方法,或者讲一个教条的体系,我们是要正本清源地把修道最核心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用我的方式,用现代的语言来理一理,让你对于整个修道有了一个地图,有了一个正见,在一些根本的原则上,你有分辨是非、邪正的能力。所以如果这两天你对所讲的东西真正消化了,你就不再会为这个问题困惑。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帮助你沿着修道的正确方向走,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不去分辨他是正是邪,他能帮助你走在正确的路上,就可以向他学习。但是如果一个老师的教导在一些根本的方向上是错的,比如说修道本来是要超越名和利的,而那个上师不但自己在追名逐利,而且教你怎么去追名逐利,而且想通过你帮助他去追名逐利,那么你想这样的上师是真正的上师吗?修道本来是要破除自我中心主义的,而那个所谓的上师时时刻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说他的功法老子天下第一,他传授的是什么什么秘诀,价值千金,他是在贩卖他那个修炼的方法,那这样的上师是正是邪,难道你不清楚吗?一个上师他在哪个层次上,我们已经给大家一个理论的框架去判断他。比如说我们讲了正见、正受和正觉这个因、道、果三位,用这个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老师在什么位置。首先他有没有正见?如果他具备正见,那么我们说在因位上他可以算作一个老师或一个上师。再上一层,他具不具备正受,在修道过程中他有没有正确的觉受?他是不是越来越慈悲,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觉知,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身心和谐,如果他有这样的觉受,加上有正确的见地,那么这样的老师在道位上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老师。然后他具备了正觉,具备了一定的果位,那就是果位上的老师,就是有证量的老师。这是老师证量的三个层次。有的人没有正见,宣扬的是歪理邪说,根本也没有正受,当然这就不是上师,这根本就不 能作为老师,他自己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他怎么有资格去作别人的老师?你看一个老师是不是有资格,你先看他自己,他是在吹牛呢还是在说他真正自己体会的东西,他是有一种真正反应的能力,还是依据经典和教条来说话?如果一个老师只会背诵某些经典,只会说他老师教他什么然后再传给你什么,这样一个传声筒他当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关于老师的问题我们就回答这些,如果下面还有相关的问题我们就不再回答。
问题:仪轨等形式是否有助于修道?
答:当然有助于修道。真正修道的仪轨,它本身是一个修炼的功法。正宗传承里面系统的一套仪轨,它是由不同的上师所编排出来的一套修炼的功法,一个修炼的路径。它不但有助于修道,它本身就是修道的方法。我讲的是不执着于某些仪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失掉仪轨的精髓。比如说一套仪轨传承下来了,最开始那个上师编那个仪轨的时候,他是有一套设想的,他是有灵魂在其中的。但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后来人已经不知道仪轨的真正意义,只会传播一套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果你仅仅执着于仪轨的形式,而不去了解它深层的意义的时候,那么这个仪轨就走样了。所以我是要区分它的形式表现和它真正的内容,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说仪轨没有用;也不能说仪轨一定有用,这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其中最重要的活的东西就是有没有一个活的上师、一个悟道者他在里面,如果有他在里面,那他所编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他编的功法都是有考虑的。但是如果是出于骗人,出于让别人来尊敬我,我自己拿一套,哎呀,我祖上传了好几千年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你要怎么怎么做,他教你,其实他自己也不练,那你说这样的仪轨是不是有助于修道?那这个就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