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答问录(5)
(2011-03-18 15:19:55)
标签:
修道与生活中国哲学的方法宗教间的关系杂谈 |
分类: 观虚斋问答 |
问题:道法能和工作事业结合吗?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事业中有没有道法不离世间法的法门?
答:如果要简单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我讲了半天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讲修道不是有别于生活之外的、一个逃避生活的、离开你现有的工作或者离开你的家庭找一个地方去修的那种修道,那是狭义的,那是某些人的特殊情况。最广义的、最普遍的修道不是去找一个什么地方,不是离开你的工作和你的事业,而是就在你当下这个地方,就是你修行的最好的地方。你的整个工作和事业的内容都是你修道的、修行的一个对象,一个方面。那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修道,我们在讲座中也已经讲了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什么方法是离开世间法的,都是即世间法而出世间。问题的关键不是你所作所为的具体的项目是什么,而是你背后的心态,是你背后的精神境界,背后的意识的状态。所以修道是修后面那个心灵的状态,而不是修前面那个客体。我们可以用一个佛家的术语来说叫“除病不除法”,除的是那个病,而不是法。法本身没有善也没有恶,没有好也没有坏,好坏善恶是与你背后的那个执着不执着、有住和无住、有相与无相这样的心态有关系。同样是做一件事情,你可以在做事情当中沉沦,也可以在做事情当中警觉;你可以为物所转,也可以转物而觉。这个功夫在一念之间,在迷悟之间,所以注重的是那个迷和悟,而不是具体做的那个事情本身。如果从现实来讲,你道理讲得很好,但我就是做不到,怎么办?那我也没办法。这里面就是一个智慧的提升。所以我们讲了一整套的信愿行、见修证、闻思修,这一套过程就是要你不断提升自己的方法,没有万能的方法,你听了我的话一下就能解决,还是要自己解决。
问题:请 戈老师就学习中国哲学的方法谈一下,并对我们学习中国哲学提出具体建议。谢谢!
答:这是一个比较学术的问题,可能是赵教授的学生提的问题。我在北京大学是学中国哲学专业的,虽然是佛教、道教,但都是纳入到中国哲学这个框架里面来的,因为中国哲学里面主要就是儒释道三教。所以对于学习中国哲学的方法问题,我还确实愿意谈一点感想。某些西方的哲学家说中国没有哲学,他们在他们那个视野当中这样说是对的,我们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完全西方意义上的那种哲学。但是哲学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它不是局限在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凡是对宇宙人生进行深入的追问,穷源究底的追问,这样的学问就是哲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有哲学,而且有最高明的哲学,而且是哲学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就是求智慧的哲学。站在中国哲学的立场上来说,我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没有哲学。西方有的是一套脑子里胡思乱想的认识论体系而已,那不叫哲学,不叫大智慧的哲学。但是这样一说不就乱套了吗?你说西方没有哲学,那么拳头不就打过来了吗?所以这样说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一个不同视野的问题。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特征,它不是一套纯粹的认识论的思想体系,它不是以认识论为中心,而是以人生的问题为中心,以天人关系为中心。它不是一套纯粹的知识的学问,而是一套生命修养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如果我们认清了中国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知识的问题,比如说知识如何可能,人的主体性如何达到认识对象的客体性,这些问题在中国的哲学家里面很少讨论。而且大多数的中国哲学家不是建构一个哲学的体系,而是把他们对宇宙人生的体会、感悟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比如说格言警句、文学作品等形式表达出来。他们是融入了他们整个的人生体验,他们的哲学往往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表现,甚至是他人生的传记。如果我们理解了中国哲学这样一个特点,那么我们学习中国哲学就不应该用纯粹西方哲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中国哲学,那样的话你就得不到中国哲学的精髓。所以要用中国哲学本身的方法去学中国哲学,才能进入中国哲学的世界,进入中国哲学的精神世界。一旦你领悟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和它的思想精华的时候,这个时候,我鼓励你去学西方哲学。如果你再深入地学习西方哲学,你就会对中西哲学的不同、差异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西方哲学的强项是它的论证,是它的一套理论的分析方法。有了这样的西方哲学的功底以后,就可以帮助你去诠释中国哲学,帮助你把中国哲学那个精微的东西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并不意味着你是用西方哲学去比附中国哲学。如果我讲的前面那个工夫没做,那你就会简单的比附,用西方的概念名词来套中国哲学。如果你前面那个工作做得很好,就是你真正体会了、进入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世界,那么你西方哲学学得越好,对于诠释中国哲学越有帮助。你就可以做融通中西的工作,你可以发现前面研究中国哲学的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你可以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去诠释中国哲学。这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哲学最需要的人才。纯粹懂中国哲学的、纯粹用中国传统语言讲中国哲学的这种人才也需要,但是这不够。如果你虽然研究中国哲学,但是根本不懂中国哲学,你是用西方的那套哲学来解构、解剖中国哲学,把中国哲学研究没了,最后你也认同西方哲学家的观点“中国没有哲学”,那你研究中国哲学这个路就完全失败了。
问题:请问戈教授,各种宗教(比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否殊途同归?
答:这个问题是要看你在哪一个角度来理解。对我来说,有一种宇宙的最终的实相,最根本的那个道,这个道不是我们道教的那个道,是宇宙人生的永恒之道,是那个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道,是不能够被任何诠释框架所框住的道。这个道是一切宗教的共同的归宿、共同的源头、共同的根据地,从这个道发展出来各种各样的教法。不同的宗教只是那个道的不同的体现方式,不同的诠释架构,再外化为不同的宗教组织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各种宗教是殊途同归,大道归一。所以我说是“道一教多”,道是一,但教派、教化或者宗教是多,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现实社会中的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它们到底代表了什么,它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它们的现状如何,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它们追求的那个道是不是能够殊途同归,是不是合一的,这就没有保证。前面我们讲的是理论的层面,那个终极的道是一致的。但是现实中具体的一个宗教它具体追求的是哪一个道,这我是不能保证的,你能保证基督教追求的道,具体到哪个层面吗?而且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有流失,从源头慢慢向外流,流失了它原先的意义的时候,它会越来越变成一个执着型的宗教,它会越来越离开了最原初的意义。这个时候,它们不同的宗教会争得死去活来甚至会拔刀相见。我们能说它们追求的是同一个道,是殊途同归吗?现实的宗教它们追求的是什么,这要具体去看它们是在哪个层面,我不能说它们追求的是同一个道。但是前面那种视野就给了我们这个宗教多元、和平共处的理论依据。就是从理论上来说,各种宗教都是兄弟,都是探寻宇宙人生最根本问题的道途,都是登上山顶的不同的道路。我们从不同的路上出发、攀登,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山峰,共同的顶点。当我们跳进那个空,那个无为,跳进那个无限的时候,我们就相通了。那有的宗教不去登那个山顶,它就在某个角落里,它就执着那个角落,那我们就不能说它们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