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显的真理

(2008-12-24 07:41:16)
标签:

悟道

随笔

杂谈

分类: 观虚斋妙悟

 

最近这些天是值得记念的日子,由于精进修道,那个明显的真理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了。

昨天夜里静坐时,一种完全不费力的觉知一直都在。那并不是一种完全无念的定境,但智慧却一直伴随着。即使我有念头,那个念头本身并不是一个实体,它自生自灭,并不影响“这个”。身体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个“身心共同体”长期所形成的习惯模式并不会因为你的觉知就一下子完全得以转化,但明显地,这些并不会造成觉性的增减。

我清楚的意识到,这个觉性是本具的,是本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我们不需要去创造它,我们也从来没有失去过它。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可能会迷失它而追逐意识的客体,我们需要再次地“认得”它。谁去认得它?没有另外的东西能够去认得它,如果有另外一个认得它的主体,那么就可以断言那就不是它。因为“这个”就是最后的纯粹的主体性,所谓的认得它就是它自己的光照亮了它自身,这就是自觉。

为什么要认得它?如果不认得它,我们的生活就是迷失的,就是生活在无数的印象与意识客体中,由此而“造业受报”,我们在制造自己的痛苦,我们失去了存在的中心,与整体失去了联结。而一旦你回归于自性的中心,你就与源头重新会合,你就成为一个整体,于是那无限的意识、无限的能量、无限的喜悦就成为你的新的生活品质,因为你唤醒了存在的根,你融入了道之中。

当然,这个认得还是初步的,你或许还会重新迷失它、忘记它。所以悟后仍有“修”。一方面这个认得本身就是有深有浅的,虽然那个本觉并无不同,但你认得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我们开始可能根本就不能承认它,我们不敢相信那个已经发生,因为我们对它已经有太多的预设,以为那是一个神奇的高不可攀的东西,它怎么会这么平实、这么简单?我们以为一定会惊天动地、虚空粉碎,我们期待那个奇迹发生,如果这样,那就“驴年去”。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呵呵,不过如此,我“成道”了,从此入狂禅去了。

另一方面,我们仍需要保护这个“初生的婴儿”,让它长大成人。要不断地从迷失中重新记起,并渐渐地转化自己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身心业力。当你觉悟,你就不再造新业,同时在旧业翻腾的时候能够迎接它,全然地与它在一起,让它耗尽它的力量。所以,一开始的觉醒是“有种子”的觉醒,那意味着真正的“修道位”刚刚开始,直到那个业习之种子全部被耗尽,那时你才进入了“无种子”的觉醒,那意味着你已经确立于自性之中,没有任何可能再迷失自己了,这就是成道。

我在南京大学静站的时候就体会过那个全然宁静的滋味,但当时我没有这方面的了解,只是在功夫上有体验有进展,而没有真正的“见地”。在北大学佛时,慢慢对整个佛学有了相应的把握,那些古德今贤的开示与我的体验渐渐相融,我经常有顿然明白之感,我觉得自己已经知道那个秘密了。但是,我终未能确信,我还会常常怀疑这个,还是会去不断寻求“更高的法”,以为“别有玄妙”。

这么多年来,我的体验逐渐深入,首先是在理论上已经融通无碍,深知“原来佛法无多子”,一点融通万法。其次在经历了诸家不同的修法与教法之后,我才确证万法归一,都是一味。觉醒的力量越来越强,而自信也随之增加,但偶尔还会怀疑自己。

昨夜至今晨,随着那个了了觉知的状态,我心里生起了决定见:就是它!从此不再外求,不再被“天下老和尚所瞒”!我仍需要寻求大师的帮助,汲取大师们的智慧,但我不再需要去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不再需要被认证,那个是的,就是了。“我已消失了对寺庙的寻求,而存在变成了我永久的寺庙;我已没有了对师父的依赖,而明空自性成为我内在的师父。”

只有相近的才能同频共振,所有的修法都是要和本性所具有的品质能够相应,才能唤起那个类似的。否则,就是背道而驰。本性是当下觉知的、如如不动的、无时间相的、无空间相的、不生不灭的、不增不减的……所以,当我们有意识时,我们就与本性相应;当我们活在当下时,我们就与本性相应;当我们观想那个无时间相、无空间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法界整体时,我们就与本性相应……

为什么观呼吸那么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呼吸永远是在当下呼吸的,你无法在过去或未来呼吸,当你正在呼吸,你总是在当下。所以,活生生的呼吸可以是那个永在当下的觉知的一个隐喻。

所以,体认到自己的本性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停止修行,一切有助于本性显现的修法都可以继续。虽然你知道你已经是了,你并不想从修法中另有所得,但只要你还会忘失,你就有必要继续利用一切可以唤醒你的道具。但修行对你不再是一种茫然的寻求,不再是一种奋力的挣扎,不再是一种自我的成就,你只是顺流而下,悠然地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唱着山歌,走向永恒的家。

(按:本文作于2008年12月24日,已收入《道上的风景2:没有终点的旅程》,第249-252页。)

 

 

 

-----------------------------


以真理的如是为力量

以智慧的感召为魅力

以法界的无尽为胸怀

以诸佛的愿力为导向https://mmbiz.qlogo.cn/mmbiz/QBWtFN81119FJMjMK3TaomTPtLzlgbuj3IrtKGXVOcu3cibWMDuJAhRZ4pMEN9icUvy0PDAR350g0qrXOiaSjFKicQ/0

继孔圣绝学,传太上道脉,续佛祖心传,融三教于一体,会万化于一心。

 观虚斋主戈国龙,学者,精神导师,观虚斋教学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多年来学修并重,佛道融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现代运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成立观虚书院,发展观虚斋教学事业,为现代社会服务。

观虚斋教学是继承传统、融会新知的新型教学体系,呈现了一种系统而又开放的全新框架,任何宗教或无宗教背景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对精神成长与灵性奥秘的普遍问题与根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超越诸修行方法间的藩篱而进行更深入和有意义的探索。

    观虚书院将秉承“定慧兼美,学修并重,内修外弘,全体解脱”的观虚宗风,超越宗教形式与教条,激活宗教中的原初智慧与核心洞见,以无教派执着的普世性方式,传播诸法实相与道之真理,直指人心,破迷开悟!努力将观虚书院建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修道与生活相统一的人间道场,是尘世污泥中的莲花世界,是现代人朝圣的佛境。

  微信公众账号观虚书院(微信号:guanxushuyuan)推送的内容精选自观虚斋教学中富有启发性、原创性的智慧教言,以语录、对话及短篇为主,同时,也及时推送观虚书院的教学资讯及观虚斋主戈国龙教授的最新动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