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征战有时,和好有时,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其时。”
这段话出自《旧约·传道书》。其中“哀恸有时,跳舞有时”这八个字,淡淡的,却动人心魄。
本该是昨晚写这篇博客的。因为昨天是4月26日。昨天上午开车去三里屯的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受邀参加其举办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20周年纪念座谈。世界上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发生在那一块土地上的惨痛。在座谈前,乌使馆放了一个纪录短片。那种熟悉的惨烈画面让我想起电影《广岛之恋》的片头。但乌外交官介绍,切尔诺贝利人所受到的核辐射是日本广岛原子弹核辐射的90倍。20年了。乌克兰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奥斯塔信(音译)在座谈中说到,世界上别的国家地区的人们可能还不知道切尔诺贝利离基辅有多近,他记得20年前他们家每天都要不停地擦地板,来减少辐射。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核电站事故,1090吨和物质排放到大气层,原子反应堆140吨中的8吨核燃料泄漏。其他的危险物质在发生事故后由于火灾不断地从反应堆泄漏持续了两个星期。核污染地区达到了16万平方公里。据联合国1995年的报告,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直接或间接受难者有900万人,其中3-400万是儿童。
今天上MSN,看见友人叶扬的公告牌已改成,“切尔诺贝利遗址的钸,还有24万5千年才能消失一半,这是真正的千古恨。”昨天在乌使馆,大使秘书夏光跟我说,他看到了凤凰卫视在播有关切尔诺贝利事件20周年的新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过,我们都想从记忆中抹去切尔诺贝利这个单词,但是数百万人无法忘记它。他们每天承受着这个事件的后果。昨天乌使馆的纪念座谈会后,乌驻华大使邀与会人士到会议室外的大露台上闲聊,坐坐。他说,我们已经为各位准备好了我们乌克兰最好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不过请放心,这些是绝对没有被核污染过的。
他的这句话原是想开个玩笑搞活气氛,但我却从其中品出一丝忧郁与苦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