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金祥專訪(三):難忘當年「拍桌子」

(2006-03-16 11:58:08)

 

王金祥1947年生於江蘇宜興,家中世代務農。在採訪中,王金祥跟記者開玩笑說,「到現在我還是我們家惟一吃商品糧的城市戶口。」

5歲上學,讀書時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後來他考入上海交大。1969年大學畢業後他分配到當時四機部位於四川北部大山中的一個工廠,距離最近的縣城還有20多公里。說是工廠,但那時還在籌建之中,王金祥是第一批到達這裡的大學生,幾十人住進農民家裡,開始了創業。他們日夜開山放炮、平整土地,「先開發出工廠,再開發出產品」。在這裡,他和他的同事們陸續開發生產了不少國防工業需要的集成電路。這是王金祥個人史中第一個的西部大開發故事。

33歲時,他擔任工廠的副廠長,把工廠搞得紅紅火火。兩年後的1985年,他擔任四川廣元市副市長。就這樣,原本做著科學家夢的王金祥,生命軌跡由此改變,踏上了政壇。

直到今天,他還記得當年在廣元當市長時與水利規劃部門相關人員拍桌子的情形。國家水利部門規劃在當地修建一個大型水電站,做規劃的時間與正式上馬的時間差了近十年。原來做規劃時庫區的經濟情況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主抓該項工程的負責人卻堅持要按當年規劃時摸底制定的移民補償方案進行。王金祥怎麼解釋他們都不聽,還要求王金祥出面去做移民工作。王金祥火了,忍不住和水利部門人員拍桌子,「如果補償標準不能按當下實際的情況進行,不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我們寧可不修這個水電站。」

王金祥說,他認為修水電站的目的是讓當地的老百姓受益,生活好起來。如果當地的老百姓不但不能受益,反倒生活要壞下去,我們修這幹嘛?最後,水利部門終於讓了步。

說到這則往事時,他很有感慨,西部不少地區是比較落後,這不打緊,我們加快發展就好了。最可怕的是,有些地方官員為了招商引資,樹立所謂的「政績」,不惜犧牲老百姓的利益。比如,本來按國家的政策,一個移民補償四萬元,他們可能三萬元、兩萬元一個就與投資方簽約了,然後用強制的手段移民,這樣怎麼能讓社會穩定啊。

一度決心終老新疆

我們的採訪就是在位於西城區的月壇南街國家發改委大樓內,王金祥副主任的辦公室。我們趕到時,王金祥正與前來進京看望老領導的新疆一個地市州的負責人一行握手送別。賓主雙方在辦公室走廊言笑晏晏,握手再握手,就像老朋友短聚後要分開,相約再見的場面,沒有慣常官場上的那種上級接見下級的客套。很隨和的王金祥在送走了地方來的客人後,和我們自然地說起在新疆的日子。

他說,那個時候,他已做好了在新疆終老的思想準備了。新疆是那麼美麗的一個地方,新疆人又是那樣的淳樸善良。新疆是西部地區國土面積最大、邊界線最長的省份,但新疆要發展起來,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當他還正考慮新疆的發展時,一紙調令讓他到了北京。在國務院西部辦這個位置上,王金祥覺得平台更大了,他要考慮的就不光是一省一地的發展繁榮了,而是肩負西部12個省份3.8億人口如何更快更好地發展的重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