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籍里的石牌之三十九----谭襄世、谭蔚龄与石牌吴氏家族

分类: 历史文化 |
本文参考资料,清乾隆《柳州府志》、清《泾阳县志》、清道光《天门县志》、清《湖北通志检存稿》
谭元春,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衰翁,天启丁卯科1627年举人,解元,湖北天门人,明代晚期著名文学家,与钟惺共同开创著名文学流派----竟陵派。入乡贤祠,有钟谭合祠。著《岳归堂集》、《鹄湾遗集》等,后合为《谭友夏合集》。卒年五十二岁。
谭元春兄弟六人,其为老大,排行第四的是谭元方,字正则,又字隐林,明天启甲子科1624年举人,崇祯年间曾任柳州知府。卒年六十九岁。还有兄弟进士谭元礼、贡生谭元声、谭元亮等人。
《天门县志》上载有谭氏家族多人,除上述人员外,还有,如:
有贡生谭籍(谭元春子)、进士谭篆(谭元亮子)、贡生谭筠、贡生谭簾、贡生谭筍(谭元方子),谭孙邁、谭孙顯、谭孙蓪、谭孙薳,举人谭一经、谭一纬、谭一泰、谭一伯、谭一豫(谭筍孙)、谭大乾、谭大有、谭大来,进士谭卜世(谭一泰子)、举人谭申世、举人谭薰世(谭一伯子)、谭丙世(谭大有子)、举人谭襄世(谭一豫子),进士谭泽溥(谭丙世子)、谭泽青、谭泽周、谭泽霖、谭泽翔,贡生谭蔚龄(谭襄世孙)、谭蔚垣,等等,不一一列出。
可以说,谭氏一族,家世显赫,人才辈出。
谭襄世,雍正四年丙午科1726年举人,经元。他应该是很有才干的,所以得到吏部尚书杨超曾(1694—1742,进士)的推荐,授与中书舍人,后擢刑部现审主事。其用法平允,得到尚书励廷仪(1669-1732,进士,工书法)的赏识,“记名御屏”,于乾隆九年1744年,出任柳州知府,他的高祖谭元方也曾在崇祯年间任柳州知府。此谭氏二人在柳州颇有政绩,民皆悦服。不过,仅一年,谭襄世“仍内召补本部浙江司员外,调四川司,寻卒,同官为经纪后事,惟布衾一具,诗稿数卷而已”,可见谭襄世在任上为官清正廉洁、勤勉敬业、恪尽职守。据《天门县志》载,他在1750年率绅士修建天门魁星阁,想来他去世时间就在此之后。
谭襄世父亲谭一豫,康熙庚子科1720年贡士,据《天门县志》卷二十三载曾任长阳县教渝九年,后于雍正七年1729年升任泾阳县丞(时年51岁),任满后继续在泾阳编修《泾阳县志》,于乾隆十二年丁卯年(1747年)完成编修。因子谭襄世被诰封为奉直大夫,谭一豫父亲谭孙蓪勅赠修职郎【《天门县志》上载为孙蓪,《湖北通志检存稿》上载为孙邁】。据此可以推算谭一豫、谭襄世的出生年。
谭一豫任泾阳县丞时的谢恩折(图片来源于网络)
谭氏的封赠
谭一豫与谭襄世父子在柳州写的的诗句
乾隆《江夏县志》列女卷载有其女儿的一则记录:谭氏,郡廪生汪东之妻,刑部员外郎谭襄世之女。
谭蔚龄,乾隆壬子科1792年贡生,字乔年,号白畦,卒年63岁。谭襄世之孙。谭蔚龄奇慧过人,诗清丽有致,深受顾駉赏识(顾駉,字牧园,号木原/墨园,1761年进士,江苏如皋白蒲镇人,“文园六子”之一,与石牌吴氏家族相识。《古籍里的石牌之四十----顾駉与石牌吴氏家族》中有写)。谭蔚龄与天门的熊士鹏、张清标、刘淳、汉川李庚清、刘珊、傅垣等人是好友,经常一起饮酒论诗,而谭蔚龄与李庚清均性情高洁,均游历过襄阳,留下诗文。两人均晚贫,谭蔚龄是“常旬日无烟”,“惟闭户卧自题其集曰味穷”,而李庚清晚年“贫如故”,筑室“数椽萧萧,仅蔽风雨”。谭蔚龄其实是不用这么贫穷的,“浙臬某受其大父恩,后官安襄郧观察,邮书招蔚龄,卒不往”。看来谭襄世不仅为官清正廉洁、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对同僚亦与人为善,多年后仍铭记其恩惠,愿意帮其孙谭蔚龄,只是谭蔚龄并不愿意接受这份照顾。
谭襄世、谭蔚龄,都是与石牌吴氏家族相识的。
吴家朋友圈里有一人自称“竟陵谭襄世”,并为吴家留下了文字,此人当即指此天门谭氏。
我的《古籍里的石牌之三十七---李庚清与石牌吴氏家族》一文中,提到了很多人【《古籍里的石牌之三十三----清许兆椿与石牌和石牌吴氏家族》一文中也提到了一些人】,其中就有谭蔚龄,谭蔚龄的好友李庚清与石牌吴氏相识,他祖父谭襄世也与石牌吴氏相识,上面提到的顾駉也是与石牌吴氏相识的。既然谭蔚龄身边的这三人都为石牌吴氏留下了文字,那么,我相信谭蔚龄一定是知道吴氏的(以李庚清和谭蔚龄的关系,李庚清十余年里多次去石牌吴家,那么谭蔚龄是否也曾一同前往呢)。而他们的好友、师长、亲朋之中,也有人与石牌吴氏相识,这个朋友圈非常大。
为了查清石牌吴氏的朋友圈,我将所有这些人的文集都尽力找来查看了一下,并将他们文集中提到的其它人的文集,也尽量去查看,从这些人的文集中,我看到了很多名字频频出现,即很多人之间互有共同好友,或有师生关系,或有姻亲关系,或为同年关系,或为同学关系,很多人还为对方文集写序、写跋,或相互之间写诗唱和,或为对方(以及对方家人)写传文、墓表、墓志铭,等等,所有这些无不说明,有清一代,石牌吴氏家族的朋友圈,涉及到了当时众多官员和诗人。在看这些官员和诗人的文集时,我常常为这些复杂的朋友圈而震憾!【后面有机会写写出现频率较高的刘淳、王柏心、陈沆等人,这些人均在《清史列传》中有传记,甚至有些人的文集中可以看出他们曾经行船于汉江,并留下诗文,那么大概率是经过石牌的】
天门谭氏,是如何与石牌吴氏相识的,我现在查不到资料,但是我知道石牌吴氏的朋友圈里,的确有很多天门人,如,胡鼎元、胡必达、陈作琴、谭襄世、马致远兄弟、曾经的天门知县石城,这些人均为石牌留下了文字;有些天门人,虽然在他们的文集中看不到“石牌”二字,但是他们的朋友有为石牌留下文字,如我之前写的汉川人李庚清、云梦人许兆椿,等等。再放眼天门之外,有很多人,虽然在他们的文集中也看不到“石牌”二字,但是他们都曾行船于汉江,写下了很多关于荆门、钟祥的诗句。石牌,作为一个重要的汉滨码头,的确曾经看过太多人来来往往,只是它不肯多言一句,只待有心人去古籍里自行去寻找。这些曾经与石牌相关的记载,就沉默在书海里,你耐下性子去寻找,就会有很多惊喜,甚至震憾回馈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