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籍里的石牌之四十一----爱国诗人张际亮

分类: 历史文化 |
之前为了写《古籍里的石牌之三十六----民族英雄林则徐四过石牌》一文,查阅了《林则徐集-日记》一书,在该书中,林则徐写到了大量的人名,其中一些名字多次出现,其中一个是“张亨甫”。
张际亮,1799-1844,字亨甫,号松寥山人、华胥大夫。福建建宁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与魏源、龚自珍、汤鹏并称为“道光四子”。
林则徐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八月初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与署中诸友小饮,以亨甫明晨有钟祥之行也”,在初十三日的日记中又写道:“张亨甫赴钟祥阅卷”。即张际亮将从武昌乘船到钟祥。
张际亮一生创作诗文上千卷,有《张亨甫全集》、《思伯子堂诗集》等。据李云诰纂《张亨甫先生年谱卷目》:“戊戌四十岁,会试报罢,出齐楚,抵鄱阳湖,诗编卷二十四,计百十三首。”即1838年,张际亮会试不弟,一路南下,出齐楚然后到了江西鄱阳湖,这年的诗编入《张亨甫全集》第二十四卷中,有诗记录了此次钟祥之行。
在离开武昌时有诗一首,此诗标题很长,《道光戊戌秋八月望前三日将自武昌之郢襄,既束装矣,雨不克渡江,于节署闷坐,思与坦衢明府两月聚首于兹,甚怀。今各有事别去不可无言,遂复走笔杂写数语奉之,他日天涯海角见此即如狂夫在目前矣,其印尾可借子寿文盖亦见吾,三人同在一时也》,道光戊戌正是1838年。张际亮本打算乘船从武昌到钟祥,可惜一直在下雨,行李都准备好了,却无法开船,很是郁闷。因为是要到郢襄,所以诗中有写道:“襄樊自古战争地,百代英雄竟何有。不如石城儿女曲,至今传唱在人口。兹行懒上呼鹰台,且向鹿门弔庞叟。”
后来终于成行,到了安陆府后,张际亮又写下《至安陆作》“雁沈珠隧冷,鸦噪石城空”,《九日钟祥县署作》“天入荆襄低楚寒,水回汉沔接江声”,《十一日作-去年此日自家北行》“半生阅历关家国,万里奔驰滞郢襄”,《复闻雁声》、《故明兴献陵留题》等诗。在钟祥阅卷毕返回汉口时,又写下《十月廿九日发安陆初四日至岳口与孝长饮别初六日至汉口作》“石城一夕起天风,千里扬帆出碧空。醉别竟陵筵上月,直随汉水下江东”,这里的“醉别竟陵筵上月”即指在天门岳口与刘孝长(刘淳)饮别,《余五月来汉口得少穆先生留寓节署八月乃于役安襄比归,再入署则先生已入都矣,感念之余辄复成咏》。即张际亮是“会试报罢”,然后在1838年五月从京城到武昌的,当时林则徐正在湖广总督任上,因此张际亮就住在林则徐署中。八月乘船去钟祥阅卷,等到他十一月返回汉口时,林则徐已经离开汉口前往京城了,林则徐此次进京,是奉诏入京,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然后前往广州禁烟。
另外,张际亮这年五月从京城到武昌,在汉江段也是乘船到武昌的,并在这段汉江行程中写下了数首诗,有《舟发襄阳》、《晓日》“晓日宜城郭,千山共白云”、《扁舟阻风日行数十里排闷口号共得十二首至沔阳郭外録之》等。即作者从襄阳乘舟,过宜城,然后遇到了大风,行船受阻,一日只能行数十里,很是郁闷,在到达沔阳时共写了十二首诗,如“汉水一千里,楚山高下峰”,“兹晨五月朔,半载攸蹉跎”,“岁时荆楚记,估客石城歌”。
当然张际亮不止这几次经过汉江,他的诗集里还有其它写到汉江乘船的诗。如卷八,“乙酉二十八岁,由邵至福州入都”,写下《襄阳船户曲》等。
另外,王柏心这年四月也到武昌拜谒了林则徐,林则徐对王柏心的学识、才华非常赏识,并留下王柏心在府中教授自己的次子、三子学业。因此,这一年张际亮写下了《登黄鹤楼同孝长、子寿 六月晦日》,而刘淳作《登黄鹤楼偕亨甫、子寿作》,张际亮(亨甫)、王柏心(子寿)、刘淳(孝长)在六月的最后一日同登黄鹤楼。
因此,这年张际亮数次乘船于汉江,这个行程必是经过石牌的,无疑。上述这些诗中,张际亮提到了几个人名,子寿指王柏心,孝长指刘淳(原名刘天民),均为张际亮好友。全集中提到的名字还有很多,如黄爵滋、叶名灃(润臣)、叶名琛、胡鼎臣(子重)、姚莹、潘世恩、潘曾莹、陆建瀛(立夫)、汤鹏(海秋)、何绍基(子贞)、潘德舆(四农)、朱琦(伯韩),等等。为了写《古籍里的石牌》系列,我查阅了数十位清人的文集,在这些文集中,上面这些名字都是多次看到的,王柏心与刘淳是其中两个,如果要写石牌人的朋友圈,这两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在王柏心的《百柱堂全集》中张际亮、刘淳的名字也是多次出现的,在刘淳的《云中集》中王柏心、张际亮也是多次出现,刘淳去世后是王柏心为其写传文。张际亮、王柏心、刘淳均在《清史列传》中有传。

张际亮与姚莹关系极好,时为台湾兵备道的姚莹,与总兵达洪阿协力抗英,击退英军。但是《南京条约》签定后,姚莹受到迫害,“为英夷谋愬江西奏劾,有闽人附和其言”,张际亮听说后“愤甚,见某公面责之”。后姚莹送京都入狱治罪,时张际亮正在病中,但仍陪同姚莹上京,并为姚莹申冤。后来姚莹“事白出狱,亨甫大喜”,这才继续治病,可惜此时“所患已深矣”,不幸去世。后姚莹为其经理后事,将其灵柩一直运到桐城才由其子归丧,后写下《张亨甫传》、《祭张亨甫文》。时正被遣戍伊犁的林则徐听到此噩耗,非常悲痛地写下《哭张亨甫》。王柏心也写下“我生不识四农子,地下松寥长已矣。奇士人间不可逢,呜呼长剑埋双龙”,以及《图中潘四农张亨甫汤海秋先后下世矣》。(《百柱堂全集》卷十)
关于张际亮的去世,在《清史列传》中另有一种说法:在姚莹事白出狱后,张际亮大喜,饮酒庆贺,“遂以醉死”。而前面一种说法,是姚莹为张际亮写传记里的说法,同时姚莹在祭文里有详细写张际亮去世的情形,张际亮去世的确是病重不治。不过,以张际亮的性情,以及他对姚莹的情谊,我更相信他可能是饮酒加重了病情。
这种千里送友归葬家乡的生死之交,还有几对,后续《古籍里的石牌之四十三》将专篇写到。
在目前我看到的数十位清人文集中,乘船经过汉江钟祥段的人还有很多,张际亮只是其中一位,他们留下的诗篇中,出现的名字数百,很多人的名字频频出现,也有很多人写下了过汉江段的诗篇,后续将陆续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