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经中阿罗汉修福不修慧的故事

(2015-01-07 09:30:00)
标签:

佛学

阿罗汉

福慧

大象

比丘

分类: 06布施修福

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乐。而心不乐。如有福凡夫。复有业能令众生得心乐而身不乐。如无福罗汉。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乐。如有福罗汉。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不乐。如无福凡夫。

42 有的业,让众生身体快乐,但是心不快乐。

比如有福报的凡夫,物质享受很丰富,但是精神可能很空虚,心情不愉快。

43 有的业,让众生心快乐,但是身体不快乐。

比如无福的罗汉,他们的心寂静快乐,但是呢,因为前世没有修福报,所以这辈子虽然证了罗汉,也会受缺衣少食的果报,经常饿肚子。这个就叫做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有福的凡夫呢,叫做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这个典故出自:

乾隆大藏经 西土圣贤撰集·第1359部

众经撰杂譬喻经二卷

比丘道略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昔迦葉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俱为沙门。

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而不好布施。弟好布施修福。而喜破戒。

释迦出世。其兄值佛出家修道。即得阿罗汉。而独薄福常患衣食不充。与诸伴等游行乞食。常独不饱而还。

其弟生象中。为象多力能却怨敌。为国王所爱。以好金银珍宝璎珞其身。封数百户邑供给此象随其所须。

在贤劫第三佛迦叶佛的时候,有两兄弟,都出家做了沙门。

哥哥持戒精严,喜欢坐禅,一心求道,但是呢,不喜欢布施。

弟弟呢,喜欢布施修福,但是呢,持戒不严,喜欢破戒。

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后,哥哥投胎做人,遇到佛祖出世,于是出家修道,证得了阿罗汉。但是呢,福报少,经常缺衣少食,与其他比丘结伴出去乞食,别人都能吃饱,就他一个人饿肚子。

弟弟呢,就投胎做了大象,而且很勇猛,所以国王很宠爱他,用各种金银珍宝璎珞来装饰这个大笨象。而且还专门封了几百户人家的地盘用于供养这头大象。相当于给这个头大象封侯了一样。

兄比丘者。值世大俭游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后得少粗食殆得存命。

先知此象是前世兄弟。便往诣象前。手捉象耳而语之言。我与汝俱有罪耶。
    象便思惟比丘语。即得自识宿命。见前世因缘。象便愁忧不复饮食。

有一次,遇到大荒年,收成很差,很多人都没饭吃,这位没有福报的罗汉哥哥七天都没要到饭吃,最后得了一点粗鄙的食物裹腹赖以活命。

罗汉知道这头大象是他的前世兄弟,于是就去到大象面前,手摸着大象的耳朵说:我跟你都有罪呢。

大象听了之后,就思考这个话,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宿命,知道了前世的因缘。

这一下,可郁闷了,自己前世出家修行,由于只修福报,不守戒,不修智慧,所以这辈子变成没有智慧的大象啦。于是就很郁闷,绝食了。

象子怖惧往白王言。象不复饮食。不知何意。

王问象子。先无人犯象不。

象子答王言。无他异人。惟见一沙门来至象边须臾便去耳。

王即遣人四出觅此沙门。有人于林中树间得。便便摄此沙门将诣王前。

象子就是负责照顾大象的工作人员。

象子就很恐惧,坏了,这宝贝疙瘩不吃饭了。不知道什么意思啊?

于是就禀告国王。

国王问,之前有谁去骚扰大象了吗?

象子说:没有别人,只有一位沙门过来了一下,很快就走了。

国王就派人四处去找这位沙门。有人在树林里面找到了,就把这位沙门带到国王面前。

王问沙门言。至我象边何所道说。

沙门答王言。无所多说。我直语象言。我与汝俱有罪耳。

时沙门便向王具说前世因缘事。王意便悟。即放此沙门令还所止。

是以修福之家。戒施兼行莫偏执。而功德不备也。

国王问:你给我的大象说什么了啊?

沙门说:没说几句,我就告诉他,我跟你都有罪而已。

当时,沙门就告诉国王他和大象的前世因缘。

国王听了之后,就领悟了道理,于是下令释放这位沙门。

所以,修福之家,应当同时要修慧,布施就是修福,持戒就是修慧,福慧双修,不要偏执一个方向,否则就会让你的功德不圆满。

这个标准,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然是有点高了,应当循序渐进,先挑容易的说。

什么是容易的呢?

布施最容易。等对方养成了布施的习惯,乐善好施的时候,你可以再找机会告诉他,遇到福慧双修。布施能有福报,但是如果你做个皇帝的宠物,再有福报又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在修福报的同时,应当修智慧。

怎么样修智慧呢?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你要持戒,这样时间长了,就能有定力,就能修禅定,有了定,才能发出本性的智慧。

对于我们精进群的师兄来说,可以下辈子去极乐世界修智慧,那里的环境好,持戒很容易,因为没有恶缘让你破戒。

我们这辈子在娑婆世界,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你能持戒当然很好,有助于提高往生的品位了;你如果不能持戒,也不要沮丧,持戒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只要你信愿行具足,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44 有的业,让众生心也快乐,身体也快乐。

这个就好比那些有福报的罗汉,人家前世福慧双修了,所以这辈子能够证阿罗汉,而且衣食住行,无所匮乏。

这个福慧双修值得大家学习。又有钱,又有智慧。

有钱的目地,不是为了贪图享乐,而是因为众生喜欢钱,所以你自己有钱就可以告诉他,你喜欢钱啊,那你可以布施啊,你布施就能得到富裕的果报。

有些人没有智慧,不懂因果,自己有钱之后,到处吹嘘自己的成功,把自己说得神乎其神,还去给人讲课传授成功的方法,这种人以后也是要受果报,受这个误导别人的果报。

45 有的业,让人身体也不快乐,心也不快乐。

这种就是没有福报的凡夫。不做布施,所以这辈子没有福报,受贫穷之苦;不持戒,所以这辈子没有智慧,不能了脱生死。

世界上这样的人数不清,希望大家去了极乐世界之后,要回来度化他们,让他们也能早日培植善根,早日往生极乐世界,脱离苦海。

我们精进群的师兄,如果你能够从现在开始就福慧双修,供养三宝,孝顺父母,而且精进修行,念佛持咒,求生极乐,那么有的人这辈子就能享受到身心俱乐的现世报。

大家记得每年做个总结,等十年之后,你再回头来看,自己的福报是不是有了明显的提高呢?

如果没有明显的提高,那你就应当反思一下:

你在孝顺父母方面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啊?

你是不是很少做布施,特别是种无上福田的布施呢?比如精进群普济功德会组织的供养三宝活动,以及你随缘量力护持当地的三宝。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小乘单译经 第0735部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卷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