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足少欲后应该怎样精进修行?

(2014-07-15 09:30:00)
标签:

佛学

杂谈

分类: 10精进实修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这是第3个觉悟,叫做知足守道觉

蕅益大师说:此既修少欲。复修知足。以专心于慧业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于少欲之中。又复知足。则慧业任运可进矣。

前面说少欲,现在又修知足,那你就能够专心学佛修行了。欲望重而且不知足的那些人,就像猪油蒙心一样,障碍自己的慧业。

你对于财色名食这些欲望不知足整天想着如何多挣钱,有了十万就想百万,有了百万就想千万,有了千万就想过亿......

如何让自己这个臭皮囊如何更加漂亮,想着如何纵情声色

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名誉地位,执著于那些虚名

想着如何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山珍海味也觉得无法满足你那条舌头。

欲壑难填,罪业难消。

对于菩萨来说,不会这样的。菩萨常念知足,安贫乐道,只把学佛修行当作头等大事,其他的都不重要。

钱财知足,钱多就帮助别人,钱少就自己少用点。

容貌知足,没必要耗费钱财去保养去美容,相由心生,你的心好,容貌自然端庄,你的心不好,即便天天保养,也是一股妖魅气质。

名声知足,不求世人敬仰,只求问心无愧。

饮食知足,能够填饱肚子,不饿死就行了。

当年永嘉大师的证道歌里面有这样几句: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我们作为佛弟子,不管身贫身富,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道不贫。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这个是第4个觉悟,常行精进觉。

修行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前说过,我们每天都在四条河流里面,我们只有精进修行,才能避免被这些河流淹没,如果你泛泛悠悠,得过且过,这辈子不能往生,那你等下一次得人身就不知道要多少大劫之后了。

蕅益大师说:夫所谓少欲知足者。正欲省其精力以办出要耳。倘托言知足而反坐在懈怠坑中。则坠落不浅矣。故必常行精进以破见思烦恼。烦恼之魔既破。则阴魔天魔死魔皆悉摧伏。而五阴十八界狱乃可出也。

前面说少欲知足,就是让大家把这些时间节省出来,集中精力,精进修行。

如果有人说我要知足啊,所以今天念几遍大悲咒念几声佛号就可以了,我知足了。这个就是让自己掉入了懈怠的深坑里面啊。

有一个出名的偈子这样劝导大家精进: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每过一天,生命就少一天,就好象缺水的鱼儿,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呢?

只有精进修行,就好象头上着火去救火那样努力,时刻想着无常迅速,一定不能放逸懈怠啊。

对于精进群的师兄来说,你每天精进修行,念佛持咒,求生极乐,那么每过一天,你就离极乐世界近一点,这个快乐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有人说,我每天精进修行,坚持108遍以上佛号或者1万以上,求生极乐,坚持一辈子,但是临终的时候,会不会有特殊情况,自己迷糊了,不想去极乐世界呢?

懒散的人不能保证临终是否有正念。对于精进修行的师兄,你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有人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有一颗大树,它的树干向西边倾斜了很多,比如倾斜了45度,当这颗树被伐木工砍断的时候,这个棵树自然就倒向西边了。

我们归依三宝,信愿具足,求生极乐,就好比这棵树朝西边生长一样,

你每天精进修行,就好比这棵树朝西边倾斜越来越多。

而那些懒散懈怠的人,就好比这棵树朝西边倾斜不显著,那么被伐木工砍断的时候,他倒向那一边,就要看最后那一刻是否有倒向西边的正念了。

精进修行的人,将来往生极乐这个事情,是在你平时的修行就已经决定了。不必担心临终的事情。

就好象学生考试一样,如果平时很用功学习的学生,临考前根本就不必担心是否及格的问题。

你看看,精进那是有多么重要啊,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五根里面有精进根,五力里面有精进力,还有专门的四正勤说精进,八正道里面有正精进,八大人念里面有常行精进觉,六波罗蜜里面有精进波罗蜜......

无数学佛群里面,还有我们这个精进群。

学生平时学习用功,考试不愁;我们修净土法门平时念佛持咒精进,往生无忧。

对于自力修行的人来说,更加要精进才能有机会在这辈子破除见思二惑,才能有机会破除烦恼魔,阴魔,天魔,死魔,才有机会逃出五蕴十八界构成的牢狱。





 

《佛说八大人觉经》

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经 

第0508部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