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区别

(2014-05-27 09:30:00)
标签:

小乘佛法

大乘佛法

佛祖

极乐世界

上品上生

文化

分类: 02佛法初机

汉传佛教里面,除了以前说过的八宗之外,还有2个宗派。

一个叫做成实宗,这个是小乘佛教里面说空的宗派,

一个叫做俱舍宗,这个是小乘佛教里面说有的宗派。

成实论是成实宗的经典之一,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
     俱舍宗我们也挑一部来看看,叫做阿毗达磨俱舍论,简称俱舍论,是玄奘大师翻译的。

成实论有20卷,俱舍论有30卷,都是解释一些基本道理的。 
     有些人一听到小乘佛教就摇头,说我要学的是大乘佛教呢,小乘是自了汉学的,我不学。

这些人说,学小乘的都是焦牙败种,成不了气候。

说这个话的人呢,除了极特殊情况外,基本上都是心高腹空的,一知半解,只喜欢好高骛远

他也不去思考一下,鸠摩罗什大师和玄奘大师翻译了那么多大乘经典,自然是弘扬大乘佛法的啦,但是这些大师为什么还要去翻译小乘佛法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用个通俗的比方:

小乘佛法相当于小学的教材;

大乘佛法相当于大学的教材;

哪个教材好呢?适合你现在这个层次的就是最好的。

有人还是幼儿园的层次,看了大学教材里面的内容,比如说数学里面的微积分,虽然看不太懂,却喜欢引以为傲,说我现在学的是大学教材呢。看到有小学生学习小学教材,他还嗤之以鼻,说这些学了有什么用,层次太低了。

佛祖讲大乘佛法,目的是希望大家以后都立志向佛菩萨学习,学好本事之后,去普度众生。

佛祖讲小乘佛法,目的是希望大家先消除自己的烦恼,这样可以更好的学本事,以后学习大乘佛法的时候,基础更加牢固,学起来就更轻松了。

小乘佛法是为大乘佛法打基础的,偏重于自利;

大乘佛法是小乘佛法的升级目标,偏重于利他;

你懂了这个道理,自然就不会有那个闲工夫去跟别人辩论小乘好还是大乘好了。

那么什么是佛祖批评的焦牙败种呢?

意思就是说,有些人学了小乘佛法之后,执着于这个法门,只顾自己解脱,却不能接受大乘佛法普度众生的理念,自己有本事之后,不愿意为众生奉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精进群的师兄来说,我们立志于这辈子精进修行净土法门,下辈子去极乐世界,下辈子达到等觉菩萨的层次,普度有缘众生,你有这个心愿,那你的志愿就是大乘。

就好比有人立志说,我以后要念到博士,博士毕业之后,要去做教授,教其他学生。那么这个志愿就是大乘。

你有了这个愿望之后,就应当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

有人说,我们学净土法门,这些小乘佛法是不是一定要学呢?

对于一般人来说,当然不是必须要学的,而且你也未必有这个能力学,可以等到去了极乐世界之后再学也没有问题。

对于精进群的师兄来说,你学习这些内容,真学好了,可以提高你的往生品位呢。

一般人往生极乐世界,大部分都是去凡圣同居土,去这个凡圣同居土的,就会有九品之分。

最高就是上品上生了。如果你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更高的成就,比方说你在修净土法门的基础上,还证了初果,那你就可以去方便有余土了。

比方便有余土更高的,叫做实报庄严土,这个是菩萨境界了,象印光大师这样的大德就有机会去实报庄严土。

有人说,那方便有余土和实报庄严土是不是也分九品呢?

级别当然也是有的,就好比初果到四果,菩萨还有若干层次。

至于是不是叫九品,其实就无所谓了,这个不重要。有兴趣的师兄不妨放下这个无谓的问题,只管精进修行,等你去了极乐世界自然就知道了。

有人听了之后,说那我要去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档次太低了。

这个话一说,那就不好了,这个就是一种慢心。

不管去那一土,什么品位,首先是如法修行,确保能去才行;其次呢,行有余力的时候,再学习如何提高品位,如何提高往生的层次,这个要悄悄的下功夫,长期坚持不懈,不要只是吹牛皮。

有些人学佛很多年,还是不能断掉这个慢结。

这个慢心是很顽固的,种类繁多,很不容易消除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