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行需要学习四种清净明诲-1

(2013-09-17 11:51:50)
标签:

文化

分类: 07严持戒律

我们今天来分享楞严经中的四种清净明诲。

这四件事情,你如果始终都没做好的话,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看这四件事情。

这个楞严经的文字是非常优美的,这里我们尽量引用一点原文,有兴趣的师兄可以念念。

阿难对佛祖说,听了佛祖前面的开示之后,我现在已经明白了成佛的具体法门,对其中的修行道路,也没有疑惑了。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阿难说啊,我现在虽然还没成佛,但是我也愿意度化末劫的一切众生。

怎么个度法呢?

阿难尊者很聪明,他请佛祖为末法众生提前开示,在末法五浊恶世,应当如何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他说啊,末法时代的众生呢,离佛已经久远了。到今天已经3000多年了。

末法时代呢,这个邪师说法啊,象恒河沙一样的多啊,大肆宣扬邪法。这些末法众生,怎么样才能安心修行,远离邪魔,心不退转呢?

例如之前我们讲了10种邪师,先用神通迷惑你,你相信他之后,他就用淫欲破坏你的修行。

 

佛祖听了阿难尊者的请法之后,很高兴,当众表扬他:你为末法众生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啊,你认真听,我给你详细说说。

大家看佛经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人会想佛祖提问,然后佛祖再来解答问题。

这个提问的人呢,未必真的就是不懂,他是代替有些人提的这个问题,因为这些人已经到了需要了解答案的时机,但是自己可能还没有能力提出恰当的问题,所以请法的人呢就主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这样比较生动活泼啊,没有那么枯燥呢。

佛祖是很擅长教育的,让大家学得比较有趣。

 

佛祖说: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为什么说摄心为戒呢?

昨天在四十二章经里面说过了,心是主子,把这个主子控制住了,下面的小喽啰自然就老实了。

所以呢,修身修口是助行,修心才是正行。

如果大家能把自己的淫心降伏了,那么就可以截断生死轮回了。

当然啦,佛祖这番说法的对象,主要是出家人,特别是修禅的出家人,是最当机的。

 

我们在家人,目前做不到完全戒淫,不过可以分2步走:

1. 目前断邪淫

2. 不沉迷于正淫,精进修行,等年纪大了,时机成熟了,慢慢自然断掉淫欲

 

佛祖下面这段话要记住了: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你修这个正定,本来的目的是了脱生死。如果你的淫心不除掉,对不起,生死了不掉啊!

纵然你修到了一定的境界,如果你不断淫欲,你的下场就必定是落入魔道之中。

禅定层次高的就做魔王,中等的就做魔民,差的就做魔女。

你看看,你一位50阴魔里面那些个魔是怎么来的呢?

前世大多都是修行人哦,但是没能断淫,结果入了魔道。

 

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

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佛祖说啊,末法时代,这样的魔民多得很呢,大肆行淫欲,还相互吹捧成专家、大师什么的,让其他的人,也跟着他们堕落,远离了正道。

现在社会上这种人可以说比比皆是啊。

 

我们目前或许改变不了其他人,但是至少应该让自己远离这些污秽。

佛祖说,你要修定,必须先断淫心。这是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如果你不断淫欲,你想去修禅定,那就好比你装了一锅沙子在电饭锅里面,想把这锅沙子煮成大米饭,这是不可能的。

你如果不断淫欲,即便你得到很多奇妙的境界,以为自己开悟了,那都是没用的啊,必然会落入三恶道中轮回。

一定要连一丝一毫淫欲的念头都没有了,这才有机会成佛的呢。

象我这样讲的,就是佛说的。否则的话,就是魔王波旬说的啦。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那些邪师说的,一看就明白了。

 

小结: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有人会说了,这个是修禅定的,我们是修净土的,是不是可以不用管这个淫欲呢?

这个应当这样看,我们是修净土,靠的是佛祖的愿力,但是我们不是也都希望去了极乐世界,能够品位高一点,这样可以早点回来普度有缘啊?

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对自己要求适当高一点,朝着上品上生的目标前进,甚至对于更高层次的,可以不限于凡圣同居土,可以向更高的三土进军啊。

 

有人说,那我们现在就戒淫吧,争取去方便有余土、甚至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

这个要看你有没有这个缘份啦,如果你的配偶也立志修道,那你们自然可以跟迦叶尊者夫妇当年一样,清净共修,共成圣果。

如果实在没有这个缘份,那也不好强求的。

不妨天天求菩萨加持,保佑你和配偶早日同断淫欲心,这样可能比较恰当一点。

这是第一种清净明诲。

 

第二种是讲我们修行,要逐渐消除杀心。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

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大力鬼也是想阴十魔之一。

你这个杀心没有断除呢,也是不能了脱生死的呢,纵然有些境界,以后也会落入神道啊。

在佛的眼中,这个神、魔大约是差不多的层次吧。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佛祖说啊,末法时代呢,这些邪师也是在世上广说邪法,说吃肉不要紧的,随便吃,一样可以成佛的呢。

还断章取义,用济癫和尚的话做幌子: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

而济癫和尚完整的话其实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世人若学我,便是入魔道。

有人说,佛祖当年不是允许弟子吃五净肉吗?据说当年佛祖化缘乞食,也是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的哦。

 

佛祖下面专门解释了五净肉的事情。

佛祖说,对于不能马上断肉的这些比丘呢,我特别允许他们可以吃五净肉。但是你知不知道啊,这些五净肉呢,其实我变化出来的呢,给个假名字,说是肉而已,让这些不能马上断肉的比丘呢,慢慢的适应。

就好像现在不少人学佛之后,吃素,他刚开始还是想念那个肉的味道,不能马上完全断掉。

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去那个素食馆,点一些仿荤的素食,来吃那个味道,过过瘾。

等日久功深之后,这个舌头的欲望也慢慢的消除了,于是他就可以正常吃素了。

当年没有这样的素食馆,于是佛祖就用神通运了一些仿荤过去喽

 

有人说,那要饭的事情......

你哪个眼睛看到当年的佛祖去乞食,人家给肉的呢?

佛祖到处告诉大家,我们要守五戒,最少是八关斋戒,不杀生。

这些个国王也好,大臣也好,民众也好,因为尊重佛祖,所以才会愿意供养他们。自然是佛祖喜欢什么就给什么,佛祖不喜欢什么,就避免什么啦。

就好像如果你给你的父母送东西,他们不喜欢吃臭豆腐,你会不会塞一包臭豆腐给他们呢?

 

有人说,佛教在中国刚传过来的时候,也是可以吃肉的,梁武帝的时候,后来才强制吃素的。

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弱智的问题!

在佛祖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当中,尚且还有人不能马上断肉,需要用仿荤来过渡。

那么佛祖涅槃1000年之后,佛法传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中国,你怎么能马上要求中国人信佛就必须马上断肉呢?

需要时间过渡呢,循序渐进,逐渐熏陶,时机到了之后,自然就可以提高标准啦。

过了几百年,这个标准不就提高了吗。

就好像小朋友小时候大约都会尿床,年纪大了之后,自然就不会了。

现在你都三十岁了,却说,我还是怀念早期比较愚昧的时代啊,能不能让我现在也随便尿床呢?

佛祖告诉我们啊,这个吃肉的人呢,即便是明心见性了,那也只是暂时的,以后都是大罗刹这样的鬼神,出不了轮回的呢。

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佛祖说啊,如果你不断杀却去修禅定,就好像掩耳盗铃一样愚痴啊。

真正清净的比丘和菩萨呢,走在小路上,连青草都不愿意去踩踏。

 

假如有些出家人对自己要求更高,更加精进,怎么精进法呢?

他们不光不吃肉,不踩踏青草,而且不穿丝织品、不穿皮鞋、不穿皮衣,也不吃乳酪醍醐。

这样的比丘呢,就是真正的解脱啊,偿还他们的宿债,日后能够跳出三界。

为什么呢?

因为你穿这些丝绸皮草,就是跟这些动物结了缘,以后要还的呢。你愿意还吗?太麻烦了。

如果你对动物的一切,都不吃、不穿、不用,你就能真正解脱啊。

 

有人说,我修的是菩萨道,我吃这个动物就是跟他结缘,就是超度它们呢。

我会念这个吹肉咒,吃肉之前念一下就没事的啦。

确实没事了,正道确实没你什么事了,你都跟着魔王跑了。

 

有人又说,好吧,那你既然这么有慈悲心,不吃肉,那为什么不干脆连植物也不吃呢?那不是更加慈悲了吗?

那是我们层次没到呢,所以不能要求太高。还要靠吃植物,来维持我们这个躯壳,才能修道,争取下辈子可以跳出生死,不再轮回,去了极乐世界,下辈子连植物也不必吃了。

吃荤堕六道,吃素可修道,极乐花开后,方知饮食妙。

 

所以对于这个吃肉的问题,我们也是建议有志于上品上生的师兄,不妨循序渐进,逐渐断肉。

 

现在断不了,不代表永远断不了,我们拿出决心来,精进修行,三五年时间很多人就可以断掉肉食了。

 

小结: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如不断杀。必落神道。

若不断杀。自塞其耳。求人不闻。欲隐弥露。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