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阿里中线的“一错再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当穹错、达则错、恰归错,错鄂错......)
阿里北线,那曲——狮泉河段,原省道S301,人少景美,砂石加重度搓板,一直是众多驴友最为向往的经典穿越路线,也是伪越野爱好者曾经的念想。2017年11月,全线铺装油路并升级为国道G317的延长线,少了通行难度,念想就移情到了有着近200公里无人区的阿里中线。
措勤到文部南村,阿里中线的亮点,常规路线省道206转301约300公里,众多开着四驱车、扛着越野旗的大神却选择弃易从难、近道穿越,看着前辈把车辙都画出放射线了,不穿越,颜面无存!
7:30措勤县城还很安静,没有寻着早饭,天际有隐约的亮光,向着东行,朝阳猫在山后,慢慢的映出了一抹嫣红。
半小时后,道路消失在大片的荒漠之中,眼前只有被各种碾压的车辙印痕以及不知通往何处的岔道,尽管做了攻略,抵达扎日南木错前,还是两次走错。
阿里中线海拔偏高,高原缺氧,除了不能做剧烈运动之外,单车行走也是不被倡导的行为之一。
来时慎重做了每条可能涉及线路的可离线奥维轨迹图,行进时,反复核对、细循轨迹,生怕偏离误入荒野深处。
沿车辙跑了30公里,远远地看见了扎日南木错,东西长54公里、南北宽20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的扎日南木错,是西藏第三大咸水湖(前两名分别是色林错和纳木错)。
早晨的气温很低,远方的地平线无边无际,气喘吁吁地爬上观景台,山坡上零星堆积着玛尼堆和牛羊角。蓝色的湖水与天空交染着,或许是空旷,或许是高远,敬畏之情在心底慢慢生起。
离开扎日南木错,继续赶路,依旧是荒无人烟,倒是有野生动物时不时的在车头出现。
其实说这里是无人区,有点儿言过其实,因为途中还可以看到牧民放牧。
没有路基,碎石坑洼、星罗棋布,颠簸自不必说,爆胎、陷落、迷路,才是最担心的事情。小心地端坐,隔着玻璃看峰回路转,千山万水的写意里,可以顿悟温善宽容,也可以容纳昂扬激情。
未知荒原的行走,既紧张也轻松,还有种生命淋漓燃烧的快感,这样的特别体验跑过才会明白。凹凸弯折的寂寞前行,车轮扬起的尘土在旷野里弥散,主驾云:坎坷泥泞,才是大叔一边油腻一边惦记诗和远方的最后情怀。
中午时分,山坳中出现一湾碧水,无疑是苯教圣湖——当惹雍错了。它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最偏僻、最神秘,也最令人莫名悸动,很多人都对当惹雍措有着难以言喻的情怀。
沿西岸新修的路绕到湖正面,湖水波光灵动。驱车下路,湖边已经有了一辆车,四个年轻的藏人扎了帐篷野餐,我们停车时,其中一人正脱了鞋子,站在浅摊处把啤酒埋到沙壤下冰镇,回头冲我微笑,惯有的戒备心只拘谨的地回个假笑,然后自顾的赏景拍照。
不一会儿,出来一个小伙子热情地邀我们午餐,然后自报四人都是尼玛的公务员,副驾顺风扯旗地进了帐篷,为爱情远嫁尼玛的珍宗是甘孜藏族人,说来也巧,她爱人刚好在南京上了四年大学,见到苏A的车牌,亲切十足,他们热情的倒上酥油茶,布送着糕点菜食,嘴馋副驾朵颐之时,主驾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定力,只在帐篷外面喝着酥油茶。
珍宗笑意盈盈,帐篷里漾着年轻人的朝气,酥油茶含在嘴里,浓醇的滋味在舌尖上打着转,心有所动时,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暖意、输送着美好,千里万里,也不过眼前浓浓的情谊。
当惹雍错遇上单人单车走阿里的小何,仿佛是上天的安排。返程在即,随车露营装备一应俱全的他极力怂恿我们和他一起扎营,本来没有露营打算的我们听听也心动,跑到文布南村买点香肠鸡蛋菜蔬结伴同行。
文部南村原本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几年因为当惹雍错,也因为一帮越野人士、文艺青年的炒作,使得这个小村庄名声大噪,并与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告别文布南村,沿新修的205省道北行30公里,背靠达果雪山的当穹错便映入眼帘,介于蓝与绿之间的湖水宁静、淡远,温柔的午后,有种伸出手臂、漫入湖水的冲动,梦想着能挽起这令人心折的美。
15:00,省道205转国道317,尼玛县城东行30公里后,眼前又出现一片碧蓝的水面,岸边牧草丰浓,山容清瘦,牛羊犹如珍珠般洒落,路牌告知,这是美丽的达则错。
阳光斜注,蓝宝色的天和翡翠色的水在车窗外重叠时,恰归错就如一盅浓郁的葡萄酒,让行旅漾满醉意。
走过西藏大北线的人都说,这条线路会让人眼花缭乱、“一错再错”,一错比一错美,一错比一错有魅力。
傍晚时分,我们选择在错鄂错与色林错之间安营扎寨。湖边刚好有座废弃的房屋,宽阔的院落、完好的阳光房、独建的卫生间,一切仿佛天意。
卸完装备吃了一惊,发动机、制氧机、测氧仪、高压锅、电磁炉、瓦斯炉、锅碗瓢盆柴米油食......足足整出一个无人区版深夜食堂。
拎着菜蔬到错鄂边清洗,把菜码放水里,任湖水一波波涌动,有点失真的感觉,冥顽如我,当下,满心满脑里只有空茫,一直以为,少年时期已经花掉了这辈子所有的无思无虑,而此刻的湖水里,这份无思无虑居然失而复得。
缺了盐的煎炒烹煮,难不到“大厨”,酱油榨菜担纲领衔,餐食,不过形式而已。
餐后的惊喜是晶闪天际的繁星,没带广角镜头,手机无法拍下4600米高原的夜空,只能静静凝视漫天的喧哗,看星空挥霍的气派,好像决心要在一夜之间把光明都拼尽似的,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的宠爱,我们如此平庸,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穹顶璀璨的此刻,万物渐渐模糊、摇晃、隐退,只剩清梦为伴。
2020年10月5日
二、川藏北线(色林错)、唐蕃古道
从成都至西藏的川藏线有两条:一条是以自然风光为主的318国道,即川藏南线;另一条是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合的317国道,即川藏北线。
川藏北线全程约2313公里(成都——拉萨),途径地多为高原牧区,海拔更高,人烟稀少,景色更为原始壮丽。
关于回程,川藏北线317转青藏线109,是最简单粗暴的走法,但晚上只能落脚4700米的安多,想想都头疼,决定还是继续317,下到3989米的索县,用时多点人舒服。
10月6日朝阳晕染时,“大厨”奏起了碗盆交响曲,煎蛋、米粥、小菜,返程从这顿简单的早餐开始。
吃完早饭,收捡营地,湖边洗完碗筷回来时,远远看见几只鸟在院子里,它们打翻已经收拾装箱的垃圾,挑吃了鸡蛋,见到人来,也不害怕,扑腾扑腾翅膀,优雅地飞远,无奈,只好重新收拾所有垃圾,装车带走,也许鸟儿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留客吧。
留下扎营房舍默默地驻守高原,驱车上路前,话别游伴,20小时同行,恰如江湖一撇,今后,见与不见,只是缘分,路,还很长,记忆里,应该都会有今日情缘。
川藏北线(国道317)已经全程铺装。行车不久,路侧居然发现环保垃圾车,绿色箱体宣传语: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本以为打包的三箱垃圾要拖上一整天,主驾开心地分次挪入垃圾车,一副功德圆满的模样。
西藏第一大湖——色林措几乎是挨着车头迎上来的,宽阔无际,有种临海的错觉,魔法般的蓝色湖面在眼前渲染,美得让人欲痴欲醉!
国道317在羌塘草原上寂静延伸,空阔深远,看见一群飞鸟在天幕下排成整齐的“人”字,很漂亮,我以为那是为生存繁衍而飞的大雁。凭高目断,不敢喧哗,数次进出西藏,有敬畏、感激,亦有小小的自满,观眼前大雁南飞的执着,想那句“鸿雁来时,无限思量”,风雨雪雾,归途迢迢。
班戈过后,跑的都是重复路段,主驾时不时说:这里曾经如何,那里原来怎样.......念念叨叨,旅途倒是没了枯燥,有的是“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故人般的温润。
回程之所以选择317,一是可以快速降低海拔,二是拾遗补缺布托村(比如县)到类乌齐近500公里旅程。
一生中,会有很多记得与不记得的擦肩而过,比如人、比如事、比如今晚落脚的索县。
10月7日7:40出门,益曲河沿公路蜿蜒,日出时分,返程的喜悦与天际晕红的朝阳同时升起,一路东行,如此耀眼的光芒陪伴我们回家路途的每个清晨。
从2005年第一次入藏开始,也算亲眼见证进藏道路随国家基础建设的同步提升。
10:40丁青地处西藏东北部、昌都地区西部,它最为人知的当属悬空而建的西藏最大苯教寺庙—孜珠寺,以及藏东第一高峰、藏区最著名的苯教圣山—布加雪山,行驶在深山幽谷的丁青境内,最能感受苍茫天地、万世风华的磅礴气势。
14:30类乌齐是川藏北线317与唐蕃古道214的交汇点。
一条唐蕃古道,绵延3000公里,自文成公主641年进藏,已经传颂了1300多年。一起传颂的还有两位公主(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共同铸造的唐蕃和平岁月。
作为小众进藏路线的唐蕃古道,景色非常出众。类乌齐北行,河道交杂滩涂,水色清澈,河柳婀娜,车行万里处,风姿入怀来。
路侧藏居沐浴在阳光下,草坪青青,栅栏上晾晒的衣物是静静远方里浓郁的烟火,常常觉得,藏民应该是上帝最喜欢的孩子,于是,给了他们最好的阳光、最洁净的水和最纯真的心灵。
16:20类乌齐与囊谦的交界处,驶过检查站,就离开了西藏,有人说,告别是件不容易的事情,14天,我的车将千万里藏区跑成纷纷烟霭,自己也说不清这是前往还是归来,山峦纵横,云天万里,如果能够记住,便是心中丘壑,如果忘记了,就当过眼云烟。
囊谦是青海的南大门,县城驻地香达镇,进城前加油洗车,加油站的小姑娘特意倒了一杯奶茶和一杯咖啡,囊谦的行旅因此多了香甜的滋味。(10月7日,宿囊谦)
三、大美青海 恋恋归途
囊谦海拔3660米,距西宁960公里。从这里回望,身后,藏区的山山水水、蓝得叫人崩溃的天空又成了牵挂,患得患失的想着“能不能再来、会不会再见......”,不足为道的感知有点情不自禁。
出囊谦,峡谷幽长,山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顶峰接着蓝天,绿草漫入谷底,光影流溢、色相笼罩间是轻车掠过、丰盈绮丽的行旅。
探头往车窗外望,云朵缭绕天际,一波接一波,有些像涌动的海浪,没有穷尽,阳光落在脸上,牵着欢愉,庆幸此时此刻的自己,可以任意收集眼下这无以名状的美丽。
车轮飞驰在古老的唐蕃大道上,想着1300多年前,那个从沃野秦川一直走到雪域高原的16岁姑娘,马蹄声声,一步一步,带着皇家使命以及对莫测未来担心的年轻公主,在长长的古道上走出一路芬芳。
文城公主庙位于玉树县贝纳沟,众多的经幡网状交织在两山之间,藏式建筑、紧贴悬崖的文城公主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
11:00驶上久违的高速,共玉高速公路是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青藏高原冻土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由于冻土路基下沉,路面沉降不均,生猛的主驾,硬是把高速跑出越野赛的感觉,尤其巴颜喀拉山前后,堪称最颠高速。
站在4829米的巴颜喀拉山顶,小有得瑟,返程总是从适应海拔开始算起的。
青海有大美,旷野之上,有风声入耳,有光影交错,万物聚灵,自然生息,满满感念当初那一抬脚的缘起!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高速下道,想去看看扎陵湖、鄂陵湖,跑了一圈却被告知:景区封了,也不在意,能跑到这里就很满足。
许巍的歌和西藏一样有毒,旅行、蓝莲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淡定的声音吹过心头,慢慢明白,少年会变老,爱不会,生命会远去,缘还在。
20:00进城,西宁用璀璨的灯火与莫家街美食迎接我们。
听说莫家街已经有六百多岁了。从街头的一杯德禄酸奶开始,羊肉汤、油炸糕、酿皮、肉串、面片......各种吃食,琳琅满目,牺牲胃,也是万不得已。
饱食回来已是深夜,又想起了西藏,想起翻山越岭的旅程、一错再错的湖水、伸手可及的云以及高原难以复制的美......
归途中,高原的余韵一直在脑中回响,朋友圈说“世间的欢喜,是能和心中的美好相遇,即便劳辛”,于是,一幅幅光影图片被仔细装帧,成为雕花的记忆书架上最新一册画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