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博士殴打岳母”是是非非

(2008-01-30 10:22:36)
标签:

北大博士

岳父母

社会学

婚姻家庭

核心家庭

郝建国

分类: 新闻作品
 

 一个博硕家庭请老人来家里带孩子,4年后岳母女婿大打出手。因房子被父母强占,女儿状告母亲要求腾房。收到亲生女儿的诉状后,岳母上网发帖“揭批”女婿,称自己遭其殴打,6次惊动110……这起有点极端的纠纷折射出婚姻家庭关系中另一种矛盾与尴尬——


“北大博士殴打岳母”的是是非非


作者: 郝建国


    2008年1月29日一大早,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清友园的邻居们发现,住在该楼的张老太家门口贴出一幅用黄纸写的对联,上联是“往事不堪回首”,下联是“未来不可相信”,横批:“愁”。

 

    “黄纸对联一般有老人去世后才用。大过年的,看见这样的对联真叫人不爽!!自己家的家事,要用这么夸张的手法昭告天下,严重影响进出邻居的心情!”一位邻居说。

 

    贴黄纸对联的张老太在网络上是一个“很火爆”的人。几天前,她的一篇《北大博士殴打岳母,六次惊动110》的帖子引起了轰动。帖子称:4年前张老太来京为女儿伺候月子并帮助女儿带小孩,后见张老太不再有利用价值,女婿即开始驱赶岳父母离开,并大打出手,期间6次惊动110……

 

    帖子一出,有媒体以《副教授驱逐岳父母老两口拾废品维生计》为题报道了此事。一时间,大量网友跟帖,不少人批评甚至咒骂那名博士女婿孟某。不过,也有一些读者指出,帖子内容全是张老太一面之词,其中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而据孟某的继母讲,此事真正的受害者是自己的博士儿子,他曾被岳父母打成黑眼圈,一个多月才好。


“来的时候就没打算再回去”

   

    这场家庭矛盾是3天前才公之于世。

 

    1月25日,寄居在女儿家150平方米单元房内的张老太接到邮递员的电话,称有法院送给她文件。张老太今年56岁,几年前从黑龙江某工厂退休。丈夫李老头退休前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老两口目前每月退休金大约为2200元。

 

    打开信件,张老太看到的是一张传票——这张传票注明的被告正是他们夫妇,原告则是她的亲生女儿李某。李某向法院诉请,要求父母亲腾出占用自己的单元房。

 

    “我来的时候就没打算再回去。我被女婿打了,女儿也不过来问一句。我等了十个月,等她来认我这个母亲,没想却等来法院的传票。”一提起自己与女婿、女儿一家的纠纷,张老太的火气似乎很大。


     坐卧不安的张老太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越想越觉得冤枉。老两口骂了半天,决定起草一份揭批女婿“罪行”的文章上网公开,让全社会的人为自己“申冤”。


     主意打定后,由张老太口述,丈夫执笔,用半夜工夫写出一篇四千多字的文章——《北大博士殴打岳母,六次惊动110》。


    次日,两人找到网吧,付费让工作人员帮他们打字并发在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几家网站上——


   “2003年9月,张老太女儿李小姐在北京怀孕,其丈夫孟某,也就是本文主角,当时天天在家不上班却不照顾李小姐。李小姐无奈向远在东北的父母求助,一连20天,天天打电话要求父母放弃父亲单位的退休返聘工作和正在东北办的火热的英语辅导班,到北京来照顾李小姐及就要出生的外孙,并再三许诺‘北京气候比东北好,等给我们看完孩子,在北京享享清福养老,等父母年龄大了动弹不得时会给父母请保姆伺候’。


   “从张老太伺候孕妇女儿开始算,4年过去了,小外孙也3岁半了,2007年4月4号,清明节晚,就在小外孙刚送幼儿园一个月,魔鬼生活开始了:因为岳父母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没容二老从带小孩、干家务的操劳中喘息片刻,孟某逃避赡养义务,撕毁当初承诺,不由分说驱赶岳父母必须无条件立即离开他家。


   “2007年4月5号孟某从家里搬出去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供自己一家三口住,向岳父母谎称已将自家房子租出去了,并在殴打岳父母后将有线电视、电话等设施拆除,陆续将水、电、气断掉,将浴室门反锁。”

 

    虽然谈不上什么文采,但这条网络新闻因涉及女婿殴打岳母,加之女婿孟某有博士的特殊身份,很快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跟帖声讨博士女婿。


博士女婿被岳母打成黑眼圈

 

    很快,在一片骂声中,有一个网友跟帖称自己就是孟某的朋友,据他所知张老太属于那种重男轻女极其严重的人,因为想霸占女儿的房子给刚刚毕业的儿子,才激起了家庭矛盾。

 

    据了解,今年38岁的孟先生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获哲学博士,现为北京某高校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佛学领域和中西文化比较。妻子李某硕士毕业,目前在某银行总部工作。

 

   “用法律方式解决问题,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被指“驱赶岳父母”的孟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是理性的、冷静的,他不想评论岳父母,也不想通过媒体辩解,他相信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对于母亲在网上发的帖子,张老太的女儿称“那些都是造谣和诬蔑”,除此之外她不愿再多谈此事。

 

    “他岳母不讲理。有一次,岳父岳母两人把我儿子打成黑眼圈,一个多月才好的。”孟先生的继母接受采访时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夸儿媳,“她对我可好啦。”孟先生的继母是在张老太和女婿一家弄僵后,专门从山东老家赶来帮儿子带孩子的。

 

    张老太和女婿孟某的这次冲突发生在2007年4月份,但在情节上双方描述恰恰相反——张老太称是女婿打了她,而孟某的继母却称是岳父母合打了女婿。

 

一位自称是目击者的邻居讲:“那次打架我是亲眼看到了的,没有看见女婿打岳母,我看到的恰恰相反,是岳母打女婿,女婿一直没还手,就只用手挡,我当时还想这个女婿的涵养够好的。”

 

    另有知情者称,导致岳母与女婿的冲突升级的核心是,老太嫌女婿不上班让女儿养活,挣的钱比女儿少,所以挑拨女儿离婚。他说,实际情况是孟某当时脱产读博士研究生。


    虽然,以上只是旁观者的一种判断,但联系张老太网上的那篇文章看,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在张老太网上公开的那篇《北大博士殴打岳母,六次惊动110》文中,有这样一段明显表示对女婿不满:“孟某借口考博士十年不上班由李小姐供养,毕业后为了继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上班的生活,提出准备在家给人算卦为生,后在岳母劝说和督促下极不情愿找到现在的工作——北京某高校副教授,至此断了他十年的清闲生活,因此对岳母怀恨在心。”


  张老太就此事接受采访时否定了以上说法,但她表示,女婿有一次在饭桌上让他们回老家去,说过再不走他们夫妻就要离婚了。

 

    “我现在捅死她都不解恨,她不袒护亲爹亲妈,还弄到这个地步!”谈到女儿告她腾房的时候,张老太至今仍然愤愤不平。

 

 带孩子,该请老人还是保姆

 

    “驱赶岳父母”事件发生后,网友中间有不少谴责博士女婿不孝的,但也有人表示对这个家庭的同情和理解。

 

    与孟某有着类似经历的一位网友说:“如果请丈母娘来家里带孩子,整个女方家的人都认为你欠了他们家很多(我的实际体验),你的实际支出可能会超过你请保姆的钱(也是我算过的),可他们还认为你占了大便宜。更麻烦的是,如果丈母娘不省事,会因此影响夫妻关系。所以,如果没有特别合适的老人,最好还是请保姆帮助带孩子。”

 

    心理学学者肖汉仕指出:“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的两代人,在生活方式、卫生习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常常是家庭矛盾的诱因,稍不留神就容易引发冲突,成为家庭关系恶化的导火索。”他建议,老人要理解孩子们的不易,转变自己观念,入乡随俗,切忌喧宾夺主。 


对话张老太:不后悔在网上“揭批”女婿

 

    采访张老太有点困难。只要提的疑问稍多一些,她就怀疑记者是不是孟某的人。以下是几次采访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诉状上告你的是你女儿还是女婿?”

    张老太(以下简称张):“女儿。房子是她买的,女婿没权利告,但诉状是他写的。”

 

    记:“你在网上发那些东西,没觉得伤害你女儿吗?”

    张:“亲情是他(指女婿)亲手撕裂的。他伤害了一家人,他不让我们见外孙子,说多看一眼多增加仇恨。”

 

    记:“有人说那些材料是你儿子在网上发的。”

    张:“不是,是老头写的,拿到网吧让人家发的。”

 

    记:“你儿子怎么看待这事?”

    张:“他不同意,说毕竟我们有血缘关系,让我就当没生她没养她。以前我女儿对弟弟好得很,他读研究生期间,姐姐每年都给他钱。他来姐姐家,每次都给外甥买礼物,还给压岁钱。”

 

    记:“你儿子在姐姐家里住过吗?”

    张:“以前住过一两个月,春节期间住过,父母都搬过来了,他能不来吗?”

 

    记:“这件事上,你女儿是什么态度?”

    张:“女儿从来没和我沟通。我听别人反馈回来的意见,我女婿给女儿两条路让他选,要么选择父母,要么离婚。我女儿考虑到孩子,就听他的。”

 

    记:“你女婿打你的时候,你女儿什么反应?”

    张:“她没出头,她默许的。”

 

    记:“出现矛盾后,你和女儿沟通过吗?”

    张:“我去他们单位找她了,她派一个同事下来接待我,说她没在。以后我给她打电话,她一听是我就挂了电话。”

 

    记:“如果法院判你腾房,你会不会腾?”

    张:“你想我能在这儿住吗?女儿都搬走了,我心里好受吗?如果他们跟我好商好量,我会走的。当初为了她,我把家都搬过来,我就是要他们给一个解释、交待,要给我赔礼道歉,不能就这么被他们撵走了。”

 

    记:“现在你后悔吗?”

    张:“不后悔。没有法院的传票,我不会把材料上网的。”

                                原载《华商报》2007.1.30.A10版

 

 

附:《北京晨报》2月4日最新报道

 

博士女婿:被驱逐的是自己

 

据孟某介绍,他们一家三口租住的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原为朋友闲置的办

公室。屋中只有一张双人床,再无其他家具。孟某说,去年4月4日晚与岳父母发

生冲突后,对方将自己和妻子锁在门外,至今无法进入。


孟某回忆,从2005年初两位老人来京居住以来,他和妻子就开始筹备为二老买房。“近两年时间,我跑遍了北京城,为老人看过了很多房子,有的甚至订金都交过了,可他们都说‘不满意’。”

 

孟某说,老人对房子要求很高,“要住三居室的,否则就在我们家不走。可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夫妻二人的经济能力。”他还表示,岳母张老太对自己的妻子李某“很不好”,“生活中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经常发脾气,还有打骂的现象。”

 

孟某还表示,去年4月4日晚上,自己根本没有对岳父母动手,“我在被袭的过程中曾三次拨打110。从那晚以后,我们一家三口有家难回。”孟某认为,真正被驱逐的不是两位老人,“正是我和妻子。”

 

女儿:“我是父母的一笔投资”

 

李老汉翻出了2007年10月9日女儿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信开头就写道,“希望是协

商解决而不是通过法律。”之后,女儿在信中总结了自己与父母产生矛盾的根本

原因:“用你们的话说,我是你们的一笔投资,”“每次算计的都是投资和收益

”。信中最后还提出了解决方案:若回东北,愿支付生活费,若继续在京,愿承

担房租费。

 

在李老汉给女儿的数封信中,记者发现有许多是咒骂和威胁。


居委会主任:父母向女儿张口要百万

 

清友园居委会主任师女士介绍说,大半年的时间内,居委会为李老汉夫妇和其女儿一家展开协调会十余次,但双方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她说:“女儿一方要求父母搬出,但老人始终拒绝,并称除非女儿为自己买一套住房,或者支付超过百万元的费用。”

 

张老太的女儿李女士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也证实,她的父母搬出去的条件是给他们170万元。

 

“我们哪里去弄170万?”李女士无奈地说。李女士在某银行总部工作,丈夫为北京某高校副教授,夫妻双方均为普通工薪阶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