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文革文艺赏鉴性心理闷骚 |
分类: 自由思考 |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同样的符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同样的符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猜测,这位考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夷”,因为前面有“夫”,所以她(我猜想这位考生是女性)联想到了姐夫和小姨子。这里其实也不完全怪考生,当时文字混乱的局面是前无古人的,社会上既有使用繁体字的前朝遗老,也有使用第一批简化字(就是今天使用的规范汉字)的,同时把“姨”简写成“夷”的第三批简化字(1986年废除)在学生中也扎下了根。
可是,即便姐夫和小姨子游公园,别人怎么知道他们的关系?怎么就围了上来?不合逻辑嘛。接下来,考生继续发挥:因为害怕别人围观,漂亮的男女只好到别人不去的地方约会。看看,这里明显是文艺赏鉴的再创作——“险远”是理想的约会场所。
魂牵梦绕都在想理想约会的场所,本来这个也符合少男少女的心思,可是这位考生偏偏还要批判命题老师,说人家“作风有问题”,这不叫闷骚叫什么?
再想想,发现闷骚也是逼出来的,因为当时的社会不给她一个正常的情感交流渠道,可她又是有血有肉之躯,除了闷骚还能怎么样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