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式野蛮收购或终成绝响


这则重要消息是通过出口转内销形式公开的。港报先发了消息,再经参考消息转发,是这样的:中国证监会发了指引,禁止上市公司现任大股东以借钱或筹集新资金的形式购买公司配股,借此遏制恶意收购。具体的表述是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至少5%的股东,不得使用发行理财产品的所得、或借助第三方集资平台所筹得的资金,去增购公司股份。显然,宝能收购万科就既使用了发行理财产品,又借助了第三方集资平台筹集资金,完全不符合这个指引。
如此,姚振华的宝能实际上被证监会当头捧喝,失去了宝万股权争夺战的实质性筹码。但宝能借来的资金太过庞大,至少达300亿的规模,且之前证监会又无此明确的指引,故产生一个非常困难的善后难题。万科的王石跑去香港华润总部去,估计是商量并协调此事。
姚振华那种收购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高负债收购。自己仅有30元,通过保险公司集资70元,再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借款300元,总共400元,然后企图控盘2000元的企业。说到底,他只出了30元。这样的资本运作方式,容易玩坏证券市场。一是其他保险公司都可如此跟风仿效,那整个证券市场岂不是会被保险业操控了?二是银行业会感觉不公平。你宝能主要通过银行借钱收购,那银行有大量资金,为何不可直接用资本运作股市?三是民间(非法)集资会觉得不公平。姚振华用那种方式获取大量资金,那民间(非法)集资为什么不可以?四是股市风险高,万一爆仓会产生可怕的连锁反应。五是对有志于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不公平。股权分散上市公司是一种积极的企业发展模式,消除了资本霸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优秀管理团队带领企业健康成长。
在宝万大战过程中,姚振华也暴露了他无法成为优秀资本投资者的基本素质。在关键时刻,他竟然提出罢免整个万科现有管理层的议案,显然操之过急,并充分暴露了资本的野蛮与任性。基于过去证券市场一系列资本任性的骗局与恶性事件,姚振华过去的一些负面事件,若成功控制万科意味着什么,凡有理性的人都不免担忧。老航认为,这直接影响了证监会对此事及此现象的判断。而这之前,对于宝能的收购行为,由于争议太大,证监会曾一时拿不定主意。背景是2015年大股灾和2016年初的又一轮大股灾,让证监会有些缩手缩脚了,一度迟迟不敢做出决断。而姚振华的错误行为,终于帮助证监会厘清了思路,看到姚振华野蛮收购模式的真正危害。两害相权取其轻。干涉资本运营,证监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不当的资本运作,危害可能更大。
实际上,姚振华收购万科的时机也是错误的。如果万科经营上了一定的问题,你那时去收购,乘机控盘,反而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你不行,那换我来试试嘛。可他选择的时机是其他房地产企业经营有些惨淡,姚振华自己经营的房地产也困难重重,万科却逆市上扬,如日中天。这时你组织资金企图吃掉万科,那只能被人理解为搅浑水了。他有意无意利用一些人仇富仇官情绪,使劲在宣传上黑王石,说王石高傲,不尊重资本(股东),又不务正业,不好好上班只管游山玩水等,虽然赚取了一定的吆喝,却并不能对王石有实质性打击。
在宝万之争中,也暴露了一些媒体、意见领袖荒唐与可笑。看不到事件的本质,任意跟风胡说,放大一些无足轻重的问题,回避问题的核心,将基本的是非、伦理、逻辑和经济学的规律,全给搞混了。资本并本天然为大,必须符合基本的规则与准则,资本运作的目的,也应是有利于企业发展才是健康的资本。用资本,并且是来路并不那么靠谱的资本去搅和一家成功的企业而不是助力这个企业,完全可以说吃饱了撑的。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