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9廊坊寻游之刘体乾墓石刻

分类: 陵墓建筑 |
廊坊博物馆外有个铁栅栏圈起来的院子,里面主要是刘体乾墓石刻。
刘体乾(?-1574),字子元,号清癯,北直隶东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行人、兵科给事、中司礼太、户部尚书。留心国计,屡次疏请革冗员、冗费,爱惜民力,反对增赋。隆庆中,内供所费无算,数下诏征取太仓银,刘体乾以国计绌乏,亟力疏争,积怨于穆宗,竟被削职夺官。神宗即位,起刘体乾为南京兵部尚书,遂奏言:“留都根本重地,故额军九万,马五千余匹。今军止二万二千,马仅及半,单弱足虑。宜选诸卫余丁,随伍操练,发贮库草场银买马。”又上防守四事。朝廷允从。万历二年(1574)刘体乾病卒,赠太子少保,五世龙恩。其墓位于现廊坊市安次区大王务建设村北护堤埝处,墓碑尚留残迹。
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牌坊
正面
背面
这三通碑,较矮的那通是万历五年四月(刘体乾去世三年后)的诰封碑,赠刘体乾太子少保。碑首与碑身为一体,正是第一张照片中半埋土中的那通。另外两通是谕祭碑,皇帝分别于万历四年和万历五年遣顺天府通判及万祺谕祭于原任南京兵部尚书刘体乾。(枫红飘扬博客)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优礼大臣,始终罔间,故既嘉其茂绩,必追锡以崇楷,匪示私恩,用昭旌劝也。尔原任南京兵部尚书刘体乾禀狷介之操,抱经纶之略,奉使克持,廉洁给谏,时有建明,久任银台,恭勤无敌斁,历思国计,裨益良多,暂尔悬车,旋思留轮。三朝祗事允称耆硕之贤,八座载登弗替清修之誉。慨老成之沦逝,宜邱典之并颂,兹特赠尔为太子少保锡之诰命于戏秩晋宫僚已亚孤卿之列恩宣纶浡永垂奕世之光,冥漠有灵褒童是服
廊坊挖出明尚书墓碑(图)
读者李先生(奖99元+极玖超市50元商品)报料:廊大公路边正在施工,工人挖出了一块石碑,从上面的碑文看好像是明朝兵部尚书的墓碑。新报记者李柏彦
昨天14:00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挖掘出来的这块墓碑位于安次区仇庄乡,从碑文上来看,这是明朝兵部尚书刘体乾的墓地,当时工人们正在进行廊大公路的拓宽工程。据了解,刘体乾墓文物保护单位面积不小,东西向有200米,南北向在500米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廊坊市文化局文管处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刘体乾墓地的石碑和部分石像牲已经露出真面目。
距离堤坝最近的是一座高约3米左右的石制墓碑,一个龟座驮着高约1.5米的石碑稳稳地立在地上,石碑上清楚地记载着刘体乾生前事迹和皇室对他的嘉奖,落款是万历五年四月。距石碑大约20米的地方立着一尊石像,是一个天庭饱满的文官形象,廊坊市文化局文管处的刘化成主任说,这尊石像学名为文吏。在文吏前不远处,还有一根石柱,石柱呈八角形,下有八角、三层的底座,再下面是一座石台,学名称为“望君归”。在“望君归”之前大约30米处的地下还埋着一座石牌坊,此时石牌坊还未完全露出地面。文管处的刘主任介绍,牌坊就好比是墓地的大门,
而文吏与“望君归”等石像牲则组成了墓地的神道,按照规矩来说,神道两侧都有石像牲,目前只发掘出了一部分,估计应该还会有其他的石像牲。
在人群中看热闹的一位70多岁的大爷说,原来这块地方是河底,这些石像、墓碑都露在地面上。后来由于发大水、地面下陷,石碑、石像渐渐就都看不到了。
据介绍,刘体乾墓早在2001年就被廊坊市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廊大公路的拓宽工程将刘体乾墓地面上的石像牲所处的地方划进工程范围,因此,初步挖掘出来的部分石像牲已经被运到市文化局进行妥善保管,而文管部门还将在墓地周围进行更精确的勘察,发掘目前还未被发现的石像牲及其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