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9廊坊寻游之隆福寺长明灯楼

标签:
旅游 |
分类: 京外古塔 |
隆福寺长明灯楼是廊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一阵古塔寻踪去廊坊博物馆参观,在群中介绍了此灯楼,知道我也想去看看,未发博客,留给我发博客的机会。长明灯楼亦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不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县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据”。
石柱上面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十六尊。佛像发式有肉髻、螺髻两种,有桃形头光。服饰有通肩式、覆搭双肩式,右袒式,佛座为八角形须弥座、圆形须弥座,坐姿多为结跏趺坐,也有善跏趺坐、足踏莲花。佛像手印各异,有说法、施无畏、禅定印等。
下部各面刻尖拱龛,龛内浮雕伎乐,其中三面或跪或坐于须弥式莲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一面为手持长练的舞姿伎乐。
石柱中部正南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为楷书体,间以行草,“安次县尉”张煊撰文,“安次县员外主簿通直郎护军”张去泰书,颂词之后还镌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公德主姓名官衔。
古县石灯与同时期的石灯相比,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它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建立的最早,古县石灯确切记年为垂拱四年四月,是已知唐代石灯中最早的。二、古县石灯形制巨大,雕刻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古县石灯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乐、经文又刻偈文、颂序、颂词等内容,这在其它石灯中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