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昌走了后,看到一些评论。当时,看到记者更多的报道点是蔡琴的前夫。很悲哀。一直想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再找来看看。第一次看《牯岭街》是大学毕业后不久,陈煜给我的录像带,不知道翻了多少遍了,印象中是黑白的。陈当时总能给我很多很棒的电影。片子就不说了,很震撼的片子。
杨德昌的《一一》一直没有看过,前几天看了,心里一直在想。我想NB的导演就是这样,很文艺的片子,3个多小时,让你一口气看完,看完后还在想。片子很流畅,NJ和洋洋,特别是NJ也在IT圈混。和大田的合作项目,最后变成那么扯淡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身边的很多事情。NJ在洋洋的婆婆床前的一段话:
“不过,讲实话,原本自己很有把握的一些事情,现在一看少的可怜。每天早晨醒来,觉得一点把握也没有,都会觉得说好不容易睡着了,干嘛又把我弄醒?然后去面对那些烦恼,一次又一次。如果你是我,你会希望再醒过来嘛?”
NJ和大田的友谊,对比整个扯淡的合作过程,COPY的田大,小田,34E。NJ的合伙人这么说的:
“没想到又是白忙一场,他妈的那个小田抄都不会抄?街上现在哪个不会抄,抄的东西能卖钱,不可能的嘛,那个黄董不简单哪,一点都不傻,小田摇身一变,变成他的小老婆了,现在不用抄了,天天在游泳池边,摇摇腿,晒晒太阳,钞票就进来了。厉害啊,厉害。”
“我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小明),不想很俗套的说,强烈的对比下,谁对或者谁错。大田和小田一定要用“对”和“错”来描述么。我们在描述这个世界的时候,引入了太多让我们糊涂的公式和变量。杨德昌用他NB的镜头语言让我们震撼的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那种洋洋拍的后脑勺一样的东西。杨的NB还在于他表达成功了,既不像有些文艺片那么不知所云,也不像《变形金刚》那般温情回忆(好人和坏人打,最后好人永远战胜坏人,但是坏人也没死,继续打来打去,这班弱智故事是我们少年时美好的回忆)。
以此文纪念杨德昌,一个曾经的IT工程师用NB的镜头语音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