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不这样关心吗?

标签:
高考陪护家庭社会教育独立性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不知从哪年起,每年一次的高考,成了社会和家庭的大事。说是大事,这也不为过,因为这的确是人生大事,社会关注,家人更关心。可每当此时,看到社会和家庭的一些作法,我倒感觉,关注、关心是对的,但不是这些……
社会,把镜头对准的永远是一个表面和浅薄,每到高考,新闻记者都跑到考试学校的大门口,采访那些在学校门口等候考生的家长,让家长说上几名话,这便是高考的新闻了。
其实,任何事物一定有其内在的不同,虽然同是高考,能够挖掘一些内在的更有价值的新闻,我感觉,这才是新闻记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这方面,远远看不到有关高考新闻的深度。
家庭,家庭都去陪护孩子,看考场需要家长跟随,考试家长要送接,考生考试,家长就在学校门口的路边上等候。大多考生都是18周岁了,即成年人了,是成年人,就应该有独立考试的能力。如果是因为家远,担心车不方便,家长接送一下,还情有可原。可,好多家并不远的考生,也是家长这样陪护着考试。这一点,我真的感觉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最大的悲哀。如果一个连高考都不能自己去完成的人,还能做得什么大事呢。我记得,郭沫若在年龄不大的时候,一个人背着一个小包,远涉重洋,去读书。我相信,那些有才华的人,毕竟从小就是有志气、能够独立处理事情的人。我们今天的高考生,就要读大学了,还要家长这样陪护,真的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可今天,电视上多少年来是一直在宣传着的。
我不知道,这种考试陪护方式中国的绝大多数人为什么会这样认可并施行呢。当然,这其中还有很深的问题,不仅仅陪护高考,即使平日中,家长对孩子也是百般呵护,心理上不能给予更多的培养和支持。甚至,凡这样做的家长,多以能够做得更多更好为荣耀。这真的是一个教育上的很大的弊端。
教育,是多方面的,更多的教育也是在日常平日中。如果家长只对孩子在生活上过于呵护,在学习上有着过分的要求,这样的教育则是扭曲的,即使学业有了一些成就,也难成事。
很想对中国今日的高考给予呼吁,高考生能够把高考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这是对的。但是,这个大事就大在自身要在其中有很多的感悟和锻炼,要有成长感,而不是成为一种资本让各方面给予娇惯……
人的独立性在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没有独立意识,人是不能做成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