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胶糕进补

(2012-01-09 08:03:39)
标签:

阿胶糕

健康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固元膏主要原料是阿胶,辅料是核桃仁  黑芝麻 冰糖,还配有一定量的红枣 枸杞等,吃起来很香,很有些糖果的味道。一直知道,阿胶是补血润燥,核桃能健脑益智,黑芝麻能增强记忆力,冰糖止咳润燥,还有红枣枸杞,它们都是一些营养滋补的食物,各种功效都不错的,尤其是冬天吃来,对身体更有好处。阿胶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钙等,能改善血钙平衡,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

 

历史来源  

 1920年,东阿任氏润惠堂第六代掌柜任国兴根据贵妃美容膏组方,

  首创凝胶成糕法,将阿胶原液、黑芝麻、核桃仁、桂圆肉、绍酒、冰糖等熬制成稠膏状,将阿胶制作工艺中的凝胶、切胶、晾胶、瓦胶等工艺融合其中,用糕点垫纸包裹胶块,再用棉线缠裹纸包,并将其命名为“即食阿胶”(也称阿胶糕),随后由其友销往上海滩及江浙一带,因其方便食用、美味可口备受当地达官贵人的青睐。

组方来源

1、贵妃美容羹

  组方:阿胶、黑芝麻、红枣、核桃仁、桂圆肉、冰糖,黄酒。

  典故:古代四大美人里面,杨贵妃的皮肤最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这样描写过关于杨贵妃的皮肤,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就是说杨贵妃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而以素有“补血圣药”之称的阿胶制成的阿胶羹,是大美人私藏美容秘方的其中之一。阿胶被称为“补血圣药”,用它做成的阿胶羹,能够养血、润肤,是一道非常好的美容药膳。

2、胡桃阿胶膏

  组方:阿胶、黑芝麻、红枣、核桃仁、桂圆肉、冰糖,黄酒。

  典故:胡桃阿胶膏食用,民间并不罕见。大户人家的千金,在近代往往当作寻常食品。这个风气的形成,与慈禧太后有很大关系。慈禧太后晚年喜食胡桃阿胶膏,在当时的朝野引起极大关注。因为老佛爷虽然年迈,但肌肤细腻,不现垂老之色,其中奥妙,在当时民间曾流传西太后服用珍珠粉,所以面如童颜。这个传言实是讹误,《清宫叙闻》记载道,“西太后爱食胡桃阿胶膏,故老年皮肤滑腻”。

原始产地

  即食阿胶(又叫阿胶糕)由东阿任氏润惠堂第六代掌柜任国兴于1920年研制而成,其正宗原产地为山东东阿县

  阿胶因始产自东阿而得名。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据历史记载,李时珍生于1518年,死于1593年。

  在东阿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谣,“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浪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魏家场里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

  在制胶过程中,采用金锅银铲,烧桑木劈柴,熬七七四十九天,方能成胶。

  据记载,东阿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开始出现阿胶作坊。

  至清代,南北多家中医慕名而来,诊病兼营阿胶。当时,规模较大的制胶作坊有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任氏润惠堂、于氏天德堂、王氏景春堂、陈氏东岳衡药店等10余家。

  清道光二十一年,东阿知县李闲书收集任氏润惠堂、树德堂、怀德堂等阿胶验方,集成阿胶验方集木版刊行。

  清咸丰年间,皇帝的宠妃兰贵人叶赫那拉氏患有血症,即习惯性流产,经御医医治无效,服用了邓氏树德堂的阿胶,治好了血症,病愈喜得龙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帝非常高兴,特封此妃为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咸丰帝同时赐给邓氏树德堂堂主邓发皇马褂、手折子。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山东巡抚谭廷襄在东阿大败捻军赵伦成后,专门派副都统到任氏润惠堂“采圣胶,十斤有余”。谭廷襄调任兵部侍郎湖广总督后仍时常派亲眷到任氏润惠堂购买阿胶。

  清同治十年(1871年),朝廷曾委派钦差前往东阿监制阿胶,此胶称为“九天贡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曾为李鸿章参谋的何金龄任东阿知县期间,数次到任氏润惠堂求购阿胶进贡朝廷,何金龄任知县期间大力扶持东阿熬胶业。

  民国初期,东阿县先后设立乾豫泰、怀仁堂、济盛斋和华丰东等新字号阿胶药店。

  1952年,东阿县人民政府集结境内制胶艺人,建起全国第二家国营阿胶厂—— 山东东阿阿胶厂,1997年组建东阿阿胶集团。2005年,东阿县第一家以润惠堂为核心的民营阿胶集团——山东东阿修元阿胶生物集团组建成功,重新开启了民间资本运营阿胶滋补产品的新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阿胶糕
后一篇:年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