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言

(2010-12-14 16:33:02)
标签:

周有光

语言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越是简单的事情,越有存在着的意义,即便是最简单的事情,要想做得很好,也是很难的。比如语言……

 

人人都会说话,真的把语言说得清楚,用得恰到好处,用得最准确,又是世上最难最难的事。这儿是说把语言变成文字的写。我曾经至今一直想,世上没有多难的事,只是写是最难最难的,能够写得自己很满意,世人也满意,这基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了,无论是谁。

 

刚刚看到周有光老先生写了一文,是关于语言的,说了语言的来源,是三个方面,一是母亲,二是教师,三是群众。这个观点是成立的。我们要挖掘一些事物更深的东西,只有把语言来做好才是。他还说了普通话和方言,普通话就是普普通通的话,方言,是一个地方大多数人所说的话。能够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他在文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方言普通话不是辛亥革命之后“洋学堂”里教出来的。至晚在明清两代就已经广泛地自然形成了。说不定孔老夫子的“雅言”也是山东的“方言普通话”。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

 

还有,他说,“中国传统,重文字、轻语言,书同文而语异音,有文字教育、没有语言教育,以能“笔谈”为荣、不以不能“口谈”为耻。汉字有“超方言性”,各自读成不同的方音,这也帮助了“蓝青官话”的形成。“超方言性”是文字的缺点,可是我们把它当作优点。 两千年来,中国的官厅和士大夫阶层,为了行政的需要,自然形成一种官厅共同语,称为“官话”。官话没有严格的标准。向来没有正规的口语传授,知识分子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不经意地学来了马马虎虎的“蓝青官话”。”他的这话,我感觉说得挺深刻的。

 

语言的学问最普通,也最深。在这方面多用点心学习,是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