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藝術像書法這樣尷尬,各級書法組織會員達百萬之眾,但書法藝術卻面臨傳承的危機,面子上美觀,基礎上不牢,即便是設有書法專業的院校,書法師資情況也良莠不齊。
今天在杭舉行的“國際高等書法教育論壇”上,專家們都表示,書法的傳承要從娃娃抓起,書法教育需要進入中小學課堂。
“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會寫毛筆字?”中國美院書法系書記、副主任沈浩的提問一語道出資訊時代對書法的衝擊。隨著書寫工具的變化,當代書法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傳統文化土壤正在弱化和變異,電腦網路的普及導致學生漢字書寫能力下降。
書法人才的困惑
不僅是書法的傳承普及有困難,書法的高端人才也經歷著現實的尷尬。
目前,全國各高校招收的書法本科生每年約為1500人,但其中多數畢業生面臨著就業困境,不少人改行做了文秘、行政助理等工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邱世鴻認為,如果書法能夠進入中小學課堂,勢必需要大批中小學書法教師,書法人才的就業去向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所著落。
“現階段高等書法藝術培養的人才大多是去搞書法藝術教育,但就業缺口沒有幾年就會補齊,以後怎麼辦?”西安交通大學的楊鎖強說,希望文化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展能為書法藝術的生存與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專家認為,當代高等書法專業教育的生源瓶頸日益彰顯,主要是生源的品質問題。很多報考藝術類的學生基本上是文化課不好而來學習藝術類的,而事實上,藝術學科對人才的文化素養要求應是很苛刻的。
國學缺失的困惑
缺失承載的國學土壤,是書法傳承中最難的問題。鞍山師範學院梁繼認為,目前的書法專業教師“半路出家”的多,自身的國學素養就不深厚,教出來的學生更缺少國學素養。
“音樂、美術學院都有自己的附中,規範的專業訓練從中學就已經開始。而書法沒有附中,大學前的書法教育很不規範。而在大學有限的時間內,要求培育國學素養更是困難重重。”梁繼建議,書法專業可以在招生環節上加強國學相關知識的考核,以引起考生對國學修養的重視。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主任祝遂之很擔憂書法藝術的傳承會面臨斷代的危險,“去年書法申遺成功,高興之餘也讓人感到尷尬,因為我們希望書法不僅要像遺產一樣愛護,更重要的是能讓它傳播開來。”
“書法技法的修煉是短期可以完成,而精神境界卻是一生的追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邱世鴻也認為,書法高等教育需要國學素養做後勁才能走得長遠,希望更多的孩子從小就結下“書法情緣”,感受國學思想,用“筆”調“心”。(王婷
王樂 金曉依)
摘自中國網:http://cul.china.com.cn/2010-12/08/content_3884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