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01月14日

(2010-01-14 09:21:32)
标签:

曹操墓

真伪

杂谈

分类: 提笔记事

曹操墓真伪一直备受争议 社科院今天将公布考古细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4日03:54  东方今报

  

曹操墓真伪一直备受争议社科院今天将公布考古细节

 

  自曹操墓发掘消息公布之日起,曹操墓的真伪就备受争议。为此,1月11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12名专家,对安阳县西高穴村的墓地进行了考察。“曹操墓绝不是‘周老虎’。”昨日下午,带队的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可以初步推定,这就是曹操墓”。而更加有力的证明是: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正式发布“2009年度中国考古六项重大新发现”,我省安阳县西高穴曹操高陵名列其中。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初步推定,这就是曹操墓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的12名考古专家,是1月11日对安阳县西高穴村的墓地进行考察的。带队的是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曹操墓绝不是‘周老虎’。”昨日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王巍明确表示“可以初步推定,这就是曹操墓”。

  ●社科院考察团“初步推定”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考古研究机构,1月11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了12位专家对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曹魏大墓”进行了一次针对性考察。

  考察团成员中除了带队的王巍外,还有多位从事汉魏时期考古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的专家。包括从事汉魏都城洛阳和曹魏邺城考古发掘的专家钱国祥研究员、朱岩石研究员,还有从事汉魏时期铁器、古代铭刻和玉器研究的赵超研究员、刘国祥研究员,以及从事体质人类学(人骨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和化学成分分析的专家张君研究员等。

  考察团成员当天对墓葬的结构和出土文物进行了仔细考察,此外,对墓葬的被盗情况,各类随葬品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尤其是对成为墓主人身份直接证据的刻铭石牌等文物,进行了分析探讨。随后,考察团返回北京。

  昨日下午,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连线时,明确表示,这是社科院的考古专家自发组织的一次活动。通过考察,从考古研究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经有了结论——“可以初步推定,这就是曹操墓。”

  ●最终结论需等1号墓发掘

  作出如此的结论,社科院的考古专家经过了慎重研究。

  王巍表示,首先,专家组认定,这是一座东汉末期的大墓,而大墓的规格相当不一般,它是在目前考古发现中,同时期最高级别的墓葬。其次,这座大墓位于邺城旁边,与众多历史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记载是吻合的。另外,出土的大多文物中,多为铁器、石制品等,与曹操要求薄葬的遗嘱也比较吻合。最重要的是,出土的随葬品中,有多件标有“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其中的代表之作,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

  王巍说,曹操一生未称帝,在曹操死后与曹丕称帝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曹操被称为魏武王。曹操死后过了九个月,曹丕称帝,这才追封曹操为魏武帝。因此,墓中所出土的大量记载有“魏武王”的石牌,合乎情理,尤为珍贵。“通过考察,从考古学的角度而言,可以初步推定,这就是曹操墓。”对此,王巍所长反复强调,“是初步推定”。他表示,曹操墓所在的为2号墓,而在其北侧,相邻的1号墓尚未发掘完毕。最终的正式结论,仍需等1号墓的考古结束后,由考古专家对出土文物以及考古发现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后,才能作出。

  ●社科院今天公布考古细节

  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公布后,先后引起了多方争议和质疑。其中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国家文物局似乎并没有站出来作出一个定论。“在我个人看来,这并不奇怪,我恰恰认为,这是国家文物局正确理解自己职能的一种体现。”王巍说,曹操墓的真伪,并不应当由政府认定。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这应当由社科院的考古专家最终进行认定。他强调,这个最终的结果,仍需要等1号墓考古挖掘结束、专家系统研究后方可作出。而昨日,记者私下从一名考古人员那里获悉,元旦过后,由于气温过低,考古发掘已暂时停止,至于何时开工还不清楚。

  王巍表示,14日上午,在位于王府井大街27号的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八楼学术报告厅,他们将举行一个公共考古论坛——“聚焦曹魏高陵”。在这个论坛上,考古所将向社会各界公布更多、更全面的考古发现,一部分细节也将随之披露。王巍强调,这个论坛是考察团的8位专家分别介绍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方法在西高穴大墓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果,并非考古结果新闻发布会。

  ●曹操墓不是“周老虎”

  “规模巨大。”这是王巍眼中的曹操墓第一直观印象。“亲眼看到了一些关键性的证据,很激动。”王巍说,在探访曹操墓的过程中,墓顶遗留下来的两个盗洞,让他感到十分心痛。“这些盗墓贼简直就是公敌。”王巍说,本来在完整的墓内,物件摆放位置等细节是有说法的,但由于遭到盗墓贼的破坏,曹操墓内的一些重要信息被毁灭,让人扼腕叹息。

  如何看待外界沸沸扬扬的质疑声?对此,王巍的最重要感受是——考古界在向外界公众普及考古知识方面存在欠缺。王巍说,考古人员在向外界介绍相关知识时,工作做得还不够,这让很大一部分公众并不理解考古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他希望通过14日上午举行的这一论坛,使公众对考古学有较为全面而具体的了解。“考古是科学的,学术是独立的。”王巍说,考古与考古认定,是最单纯的学术问题,并不会受到外界,包括政府、领导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是通过专家的论证、学术讨论而最终下结论的。曹操墓的考古发现与认定同样如此。“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就这么简单”。

  王巍所长说,外界关于曹操墓是“周老虎”的说法他都听说了,他认为这是对考古工作的严重误解。“严格来说,并没有一位真正的考古专家对曹操墓的真实性发表过质疑,都是一些外行人士在怀疑,其实这也很正常。”最后,王巍作出了自己的总结——“曹操墓绝不是‘周老虎’!” 今报记者 张波

  “2009年度中国考古六项重大新发现”揭晓

  安阳曹操高陵入围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正式发布“2009年度中国考古六项重大新发现”,我省安阳县西高穴曹操高陵名列其中。

  六大发现揭晓,曹操高陵入围

  据悉,入围“2009年度中国考古六项重大新发现”的,除了近期备受关注的我省安阳县西高穴曹操高陵外,其他五个入选的分别是: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山东高青县陈庄村西周遗址、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时期造纸作坊遗址。

  据了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考古论坛,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发掘项目中,选出六项最为重要的考古新发现,由考古领队介绍考古成果,权威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据了解,“中国六项重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突出强调学术价值,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社会关注度”不是入选理由

  专家在点评中认为:该墓主曹操去世和入葬的年月清楚,纪年明确,为东汉、魏晋时期墓葬的断代提供了标尺。从墓葬无封土和出土的遗物看,魏武帝曹操的安葬完全遵照了其临终时“不封不树”、“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的要求,开魏晋南北朝时期薄葬制度的先河。

  专家点评还认为:曹操高陵,在中国丧葬制度演化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全面了解中国丧葬制度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外界的疑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曹魏高陵”当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是基于其在学术上的重要性,而不是社会的关注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评选六大发现,向来注重学术价值,有些发掘出土的文物并不精美,也并没有引起社会关注,但对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历史和文化有重要意义,他们就会收入。 首席记者 梁新慧

  ■相关链接【曹操墓争议始末】

  曹操高陵位于距安阳市约15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2008年12月12日至2009年12月下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根据墓葬的形制与规模、出土文物、石牌铭文的内容及字体、墓主骨骼的鉴定,并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魏武帝陵位置,确认该墓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布了此项考古成果和专家认定曹操墓的六大依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0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认为下结论“为时尚早”,六大证据是推断出来的,结论令人生疑。接着,收藏界名流马未都接连发表博文,对“证据”真实性表示担心。

  这些质疑加大了公众对曹操墓的关注。围绕着墓主人是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曹操,在学术界与社会相关人士之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2010年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团一行12人赶赴安阳考察了这一备受争议的大墓。

  【中国考古六项重大新发现】

  “中国考古六项重大新发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悉,该论坛创始于200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术讲坛,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新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每年度的考古论坛举办期间,正式发布年度“中国考古六项重大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自1990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9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推进了考古学科的发展、考古知识的普及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一年一度备受业内外关注的知名品牌。如今,我省获得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已达34项,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

  首席记者 梁新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