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字的一点进步的感觉
(2009-10-08 05:27:44)
标签:
史记资治通鉴道德经竹子片木头片字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字,人人都会写了,怎样排列,也是由自己的心愿了。其实,真的把字能够真的写好,真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真的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至今,我没放弃对文字的所爱,包括读文,那种从中给你的美好感触会良久,良久……也许,就只是一点点,可这一点点,又是多么珍贵呢,至少,在我的心中就是这样感觉到的,也是这样珍藏起来的。
说到珍藏,我又不得不和生命连接。都说生命宝贵,可生命又是什么呢?是人的躯体外在吗?更多的是什么呢?我总是和珍藏紧密着。感觉,在生命中,就是这些自然的记忆,就是这些美好的感触,就是这些让你更多地知道了自己和古人,就是这些能够流传着的一些真实的东西。所以啊,我的生命中,更多的就是这些珍藏存在着,好如,生命就是她……
刚刚读到友的文,虽然是摘录,但是,那种给人的启示,一点点的语言,就能够启示到位了。我又被感动着了……其实,就是说的文字。
“古人一卷书有多大的容量?
一般不大。如:
《史记》共130篇(卷),130篇。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
一卷就是卷起来的一卷简牍或帛、纸等,要展开收起,容量不会大
“原来拟查索《史记》的一些相关疑问,却歪打正着,得着了一篇减除错觉,消除自我菲薄的小文,转引了来,给浅薄打个底。”
“在汉朝以前,字是写在竹子片或木头片上的,那时候做一个竹子片或木头片可不容易,因此不能浪费笔墨。字写的越少越好。
写好字的竹子片或木头片,用绳子穿起来,卷成一个卷,就是楼主说的“一卷书”。当时绳子也不结实,如果竹子片木头片太多,就散架了,所以,一卷书的字数是有限的。《道德经》大概五千个字,分了两卷,所以,一卷书最多大概在两千到三千字。
是啊,这些就是让我感动的文字,字数不多,却直通心肺。暂且不说我那种读着给我心动的感觉,想说一下,能把事物这样具体的感觉。人做事,若是真的做事,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在我的心中就只能说是漂亮和功夫了。好多东西,当作符号来记忆,来背,是容易的,但能够去应用,就不是一个等级了。
昨天,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时间,在收拾东西,好多的书,一些是课本和教材的辅助的书。我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总是一边在整理,一边又在翻,没有目的的翻,当翻阅到好的地方,就又会随心进去了,心和时间是停留在又在读这文上了。所以,我能做事比较快,但在收拾书上,可以说是最慢最慢的,我经常分不出是在收拾还是又在用这个的方法来读。这让我对所有的书,包括课本,包括一张我有过深读的报纸,很有感情,会让我经常地又沉浸在那个时候,或想更多的时候。
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太缺少,一些知识,对于我们来说,都触摸过的,现在,有谁不知道《史记》呢,有谁不知道《二十四史》呢,又有谁不知道《道德经》和好多的古书呢。读到初中,这些就知道了。可多数是当作符号来背的,过后都没有了,因为没有进入到心里,更没进骨子中。可把这些,深了再深,就不一样了。
我读过《道德经》,知道字数不足一万,真的不知道是五千,就是这句话,给了我触动。我不能算是不知道文字的发展史的,可是,能够很清晰的知道文字,并对于一些古书的记载能够很真实地对应起来,也是没做到的。前不久,朋友就原史写了很多,应该是系统地对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有了一个清楚概貌的认识,但是,能够说出在汉朝以前,人们那种节省字的意识,我就不是这样自然地一下子就能说出。而友的文字不多,说的这样清楚,我读着,一遍就足够了,很清楚地记得了。这些记不用有意识的,好像不记都不行,这样,也是不是珍藏呢。所以,我说和生命紧密着。其实,更为紧密的就是这个感觉,这个可以让你心动的感觉……
我想,今天也是这样,真的好字,也是写得少的好。只有少,才有精,才有存在……
其实,我在这儿,就又说多了,只是,我写的这些不能算字,是我的心里的话,一种感触而已。我真的是好喜欢这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