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艺术:房龙的书

标签:
人类的艺术灵性的生活房龙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读友的文,说到文字中给人的感觉,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我在98年买的书《人类的艺术》,房龙写的,衣成信译的。是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96年10月的第一版97年6月第二次印刷。封面上有郁达夫的封面语:“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样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是啊,当文字能够达到这样的手法的时候,将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感觉啊!
记得美国一对夫妇写《世界艺术史》好像是写了四十年,我当时想订阅这套书,因故没有订上,后来在书店见到过,但没有买,就是这个艺术的感觉,记得,在98年的夏天,我还是特忙的时候,当我又走进泉城路新华书店的时候,一眼看见了《人类的艺术》,当然书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有相近,喜欢生活中的艺术给人的美感,又是房龙的书,故将买下。我当时极认真地读过几遍,至今再来读,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依然感觉很深,而我所知道的,只是一个符号的感觉。当然,我很想再来深切地关注一下。甚至,昨晚,朋友热情地说:到德国来吧,来了,你看,和在文字上读到的完全不一样。我相信的,当然,游走给你的感觉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当我们说到德国教育的时候,在15年前,我们单位组织去了德国考察,回来后,去的人所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至今,中国与德国的教育没有办法比。我是在后来可能的条件下查阅了一些资料,对德国的教育形成了一个我头脑中的概念。
好像,教育与艺术、文化,有着一种不可分的关联,这与经济相比,好像更近些。
我读《人类的艺术》感受最深的是:“生活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一切的艺术,只有一个目的,即克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做出自身的贡献。”这是房龙的原话,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这句话,可见,艺术与生活,生活与艺术,是多么得息息相关啊,不是谁脱离谁的问题,也不是谁更高雅的问题。他还说:纯民族主义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这句话,好像现在的人们不是太懂,总在极力地宣扬着自身民族的所谓长处,其实,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本意,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国爱民族的问题了。比如他说,最好的西班牙音乐是《卡门》,而它的作者是经才,法国人。最好的美国黑人歌曲的作者是福斯特,是白人,不是黑人。最好的美国交响乐曲是捷克人的德沃夏克写的,最好的探戈舞曲,不是阿根廷人作的,而是德国人做的。在西班牙的音乐旋律中,除了反映当地基督徒的情调外,还夹杂了摩尔人和吉普赛人的旋律。
他说,艺术的完美来源于勤学苦练。从事艺术工作与自然科学方面工作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灵感不是成功之母,只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人做事不能眼高手低,要做大量的日常的平凡的实事。这话说的是很好的,我感觉,在今天,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艺术家富于想像力,追求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对丰富人类的生活有贡献,但其自身的社会地位是卑微的。人为万物之主。所有的艺术,本质上都是个人体验 的成果。因此,艺术天生是脱俗的,出类拔萃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家与哲学家 一样,是走新路的,是拓荒者,走路,是一去不复返的。有这样的可能,他们在寻找高峰的时候,有可能被洪荒所吞噬。
说着说着,又想对此书细读一下了。读书,经常也是这样轮回着的,每次再来读,感受不是完全一样的,好像总有一种激励和提升着的感觉。我挺喜欢这书的,因为,当时也是给了我一些心理上的美好和充实的,包括自信。因为,每个人都有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在你的毅力中,都可以成为一个灵性的艺术的生活,也会有着自身的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