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掠思
(2009-04-23 13:44: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 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这让我们对书又有了一些靠近。书,真的是我们的精神营养,但是,一说书,仍然不是样子象书的就是书,而在这儿所说的书,一定是有了人类的精髓和骨核。
对于读书,拉开一段时间来看,真的是变化很大的,从年代上来说,今天已经远不是上个世纪了。上个世纪,小时候,家人给的生日礼物和节日礼物多是书,一本书会让心灵充实美好很多。那个年代我们对书的喜欢,是至上的,比什么都喜欢。可今天,孩子们的书有很多,真读的,又会是很少很少。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一个邻居,他家孩子多,没有钱买卖书,我们家的书多一些,他就天天来我们家看书,也不说话,当我们家要吃饭了,他还是在那儿,悄悄地坐在一边看书。就这样也习惯了。有时,他家大人说,人家吃饭了,你就别在那儿看了,可当时他看书入了迷,根本不知道他看书的以外是什么。对于他的这种入迷,我从小就是喜欢的。他比我大好多岁。后来,他去了兵团,一直干得不错。一说起此,他就说,是小时候在我们家看书的结果。
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培根的话,书,自然是我们一个人精神上富足的给养。
今天,无论怎样说,看书的人都少了,成年人再来读书的人很少很少了,小孩子们学习紧张,读书也不多。听到今天的新闻中说,在世界读书日做了一个统计,说今年人们买书、读书比以前多了,有几个具体数字。可我想啊,这只是一个数字,还不知道如何统计的呢。
今天,人们读书的情况,甚至说,人们写书的状况,都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背景,渗透着很多的东西。单纯把读书提升为一个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现状来说话,都有标榜的成分。而读书,其中又有着根本性的问题要分析,结论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人类也未必读书就好,要看读什么书,和读了做什么。人类是向前走的,书,而真正的精华又有多少呢?
关于读书和写书的问题,近几年来我想了很多。今晨又听说我原来的一个同事把原来所写集起来出了书,他写的东西我是知道的。他出的书是自己的钱,而不是用公家的钱,他是有条件用公家的钱来变通出书的,对于他自己花钱出书,我是肯定的。但对于原来的一些所写,是不是值得出书,出书的目的又是什么。若是仅仅对自己的东西的一个保存,我又感觉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每每说起这个问题,我都感觉写是我喜欢的,读,也是我喜欢的,但是,读什么,写什么,写了以后又做什么,这就不是太随大流了。我至今在这方面随意性很强。我不喜欢太强的目的性,也不喜欢功利,包括名利。当然,自己写的东西,出于喜欢和珍惜,自己出钱出书,这已经是当今中国社会很不错的举动了,可我还是不能让自己来做。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写过很多。其实,人做什么都是生命了,因为,生命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组合起来的。当我的生命中没有接受的事情,做起来是很难的。生命越来越感觉宝贵,而宝贵的价值就在于真实,而真实自然有她的价值。我这样说,也许不深入感受和体会的话,很难明白我在说什么。我是把生命具体在每一个点上。这样,也就是让每一个点都有自己接受的理由。我所写的,就如现在,多不是学问性的,这样的只是记录,出来别人是没有更多的读者的,而自己写过,其意义也就到此了。包括一些工作中所写,更是意义不大。所以,我喜欢书,喜欢那些有着灵性的书,喜欢书中文字的语言和给人的一种厚实的思想。每当读着这样的书,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认识还有着浅薄,所以,文字应该是最为严密的东西,是天衣无缝的。文字还应该是给人心灵的满足或启迪,做不到这一点,文字只能是自己给自己的说话。出书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我们愿意净化环境,可图书的净化自然受到当今社会潮流的胁迫,自然今天的图书,好书太少太少了,加上,学问不是容易做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又能希望谁来把这个环境净化呢!
世界读书日资料:
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1个“世界读书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这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的传承媒体,给予了人们众多情感的交集。阅读,不仅能扩展现在的空间,还能给人们指明未来的方向。让我们现在就开始拿起手边搁置已久的这或厚或薄的动力源泉开始阅读吧,不仅仅是在4月的23日。因为,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非亲历而不能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
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时间里
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些活动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呼吁我们国家也开
展类似的活动。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渎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
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背景资料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