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厚实的文字颗粒和鲜活的语言感觉

(2009-02-12 08:33:36)
标签:

文字

语言

文学

厚实

鲜活

进步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字工作,对文字特有的情感,至今依然在追寻着文字和我的生命的联结。

 

到底怎样的文字是好的文字呢?这自然也是仁者见仁、至者见智的,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说,是不是就是说文字好坏真的没有标准吗?应该不是。

 

以前,我认为好的文字应该是给人启迪,鼓舞人的斗志,有着理性的感觉,就如培根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由文字组成的,文字自然也是要靠近这样的理情。其实,有些东西都是符号化了,在现实的运作中,我们让一个人来接受着什么,不是强硬的,而是一种入心入里的。思想情感是一个人活着的标志,不能有强加性。

 

初来写博,自己翻开看看,用的语言多是从原来书面语言搬家过来,尽管也做了很多心理上的调整,从主题到语言,文字还多是说教的多。随着写博,读博,我收获最大的是:让我更深刻地感受了文字到底是什么。好的文字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些人的说教,不是一个人自己狭隘浅薄的情感宣泄,而是一个人面对一个基点,不断地有着生命活力的象征,是心灵纯真美好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为直接和没有粉饰的桥梁。好的文字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来源于让生命充满着活力。

 

我欣赏和喜欢有着特色的文字,很多美好的感觉也许就是通过这厚实的文字和鲜活的语言感受到的。文字能够运用好不是一般的功夫,是一生不懈的努力,其中包括要体验和博采众长。一些文学、史学大家,的确有着超人的作品,但是,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充实着新的东西,而人们的努力也是在不断地创造当中,心灵的交互更是靠文字语言更为深刻和真实,因为,读人的文字并不一定相识,是用纯洁之心来读的。

 

我分析过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当今的年轻人对于好多的文学经典已经远离,就如我们这一代人远离着中国古文学一样,让我们说着四书五经也只能是一个符号了,包括专学汉语言文学的人,至今不能沾上语言的边的大有人在。人们对于语言的运用不是能写几篇文章就是懂得文了,其实,最有学问的知识应该是对于文字语言的功夫。这也是我一直的观点和写博以来又有的一个体会。

 

能够记录下生活的语言才是有价值的语言,而让语言真的有生命力呢?这其中需要的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说话了,也不是对于以往文学大作的读和知道,而是在感悟中有着自身的理解和创造。

 

不能否认,博上一些语言大师给了我很多的东西,是启智性的,是鼓舞感的,是铭刻在心的。这些大师们的语言都很独特,很有自己的风格。说到这儿,我又想说说赵本山和小沈阳了,我想,赵本山20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其中有很深层的意义存在。当然,我们用已经有的文学标准来衡量,也许他根本不靠谱,不沾边,可20年,能够说明什么呢?当今的文学大家的作品,有多少人能够有如此大的范围有着这样长久的影响呢?

 

对于文学艺术,自然也存在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分。这样的问题也许是从有了文学艺术的定义就存在着的。也就是说:文学是为谁的问题。好久以前,我一直也是坚持这样的观点,坚持一种文学艺术就是要有着精华和经典,不能是“粗俗”,也用心致力于此的事业。可以说,在10年前我就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当在博上呆了一段时间后,这个问题渐渐明晰起来,我感觉,独特的、生活化的、众人喜欢的就是好的东西,就是厚实的和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其实,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证明一个作者深入生活实际的程度了。

 

当我们真的能够悉心来读一些名作家的作品,也不难发现,他们的语言也是很生活化的。好多文学大家都是这样的,尤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我感觉,文学是一个人学,也是一个社会学,一直在改变着社会。凡是学文的人对于现代文学都不陌生,他们的语言真的是很好的。而今天的作品能够让人有这样的感觉的不是太多。尤其是让老百姓能读能乐的作品,更是不多。我们研究文学,我们写着文字,应该写出怎样的东西呢?

 

什么时候,我们把文字当作生活的一个部分,而不是自身换取其他的条件,也不是学问的一个标榜,我才感觉这样的文字才是最好的。有位我很佩服的博友,他的文字就是这样的……至今,在现实中出的书中,我没有感觉到有超过他的,当然,我也不排除我的孤陋寡闻。但是,至少这是我的真情实感……

 

文字,会给我的心灵带来快乐,会给我人生的支撑,的确,也伴随着有痛楚,也有泪水。我说:我的泪水也是甜蜜的,因为,这样的文字一直融入我的生命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