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心底话语 |
城外的人都愿意到城市中去,感觉这样一个圈子很好,有人生的追求和快乐,有文化和文明。但是,当人类文明进步到今天,看到世界刚刚结束的世界减排会议上通过的“路线图”,这让我们感到,一个城市究竟应该是怎样开发和建设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在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点。奥地利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这本书就是对于城市问题给予的很有意义的探讨,书名是《期望的理念》,副题是《城市对自己的未来应当知道些什么?》。
这是一本奇书。
一家名为“资产一号不动产开发公司”的私人房地产开发商,购置了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兹市(联合国教科文命名为世界历史遗产)中心一百二十九英亩的土地(名为莱宁豪斯),其中有一座古老的酿酒厂。这本来是一件民办上天天都在发生的事情。通常,人们在购置土地以后,就着手聘请建筑师做设计图样,经济师核算成本、售价与利润,测量师编制施工招标文件等,其首先要目的当然是赚钱,赚钱越多越快越好。
但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产品不是设计图样,不是估算书,不是招标文件,而是这本书。书里没有一张设计图,连构思图也没有。但是,这个项目有一个期限:就是要在二0一七年建成。
说这是一本奇书,奇就奇在它不是由开发商、也不是只由建筑师写的,而是出自格拉兹市的三十二伞形市民之手,他们中有生物学家、记者、文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师、社会工作者、企业家和学生等。他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对立。因此,这本书不是一份宣言书,但有着明确的目标。它探讨的是:二0一七年增进友谊是臬的,又应当是怎样的。
他们32位作者,编成四个小组,每组八人,分别为“生活”、“工作”、“教育”和“城市性”组。工作城市程序是:对话----出国考察----写书。针对自己的主题,选择四个欧洲城市,哥本哈根(“生活”)、剑桥(“工作”)、巴塞罗那(“城市性”)和伦敦(“教育”)。他们每人写一两篇文章,形成了这本书。
书中混同有什么现代乌托邦,理想国。但是,每个组都提出了一份结论。题为“城市对**(生活、工作、教育、城市性)应当知道什么”,加在一起,就构成全书的主题,这就形成了全书的题目。
我还没有看到这本书,是看到这本书的书评,但是,给我很大的新意,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考。在发达国家的人们,已经向人类更为深入的问题进行探求,这一点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一直佩服西方人做事的严谨的求实的作风,欣赏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认真做事的态度。而我们,包括我们在博上,应该有些怎样的表现和作为呢?这是我对我自己经常想的,和经常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