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筱然
筱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309
  • 关注人气:31,9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底话语:一种鸦片

(2007-12-01 05:43:35)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心底话语
   心底话语:一种鸦片
                          借用徐北的照片,致谢!
 
 鸦片,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人们不可磨灭的印痕,是很伤痛的,也是很耻辱的,作为历史的记载,永远记录在中国的历史册中。但是,中国的鸦片战争,却有了中国人明智的反抗,证实着中国人的英勇和顽强,写下了不朽的一頁。不知为何,今天的网络在中国,又一次让我想到了鸦片,一种精神的鸦片……
 
中国人做事的投入至今要比地球上其他民族的人要强烈的多,不论男女老少,有实为证,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的网络。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网络为文明和进步,但是,事事都有度,超过了,就是一种误区,在精神上就是一种丧失,就是一种对人的腐蚀。
 
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网络不接触便罢,一旦接触就很难放弃,且会除了必须之外全部投入在网络上。这种执着精神在一段时间给人一些所得,但是对于人的实际需求和身体损伤却慢慢在其中了。
 
尽管现在家庭上网在中国已经是比较普遍了,但网吧业依然兴旺,因在家孩子上网时间及上网的内容都会受到监控,孩子就更多的去网吧,以致于国家几个部委三令五审地发布着一些管理条例,作为法律来约束。但见效甚微。这其中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是这样,对身体是无益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网上不感觉时间,就是一夜也没有多久就转眼过来。不知不觉,生命耗费在网络上很多,对于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且在精神上给人很多的误区…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作家所写的《第三次浪潮》中,就预测过这样的情形,当时他叫电子家庭…
 
我一直相信人的精神是人不可战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也在上个世纪末就在家庭和办公上了网,至今,对网络有了很大成分的依赖,但是,对其的思考却成了我上网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从上网开始至今,我是把网络当作现实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更多的利用网络来学习和吸收一些知识,即使这样,我也在思考着,一个人在网络上究竟是怎样的分配时间更为有利和妥当。
 
人对任何事都要有一个理智地分析和判断,不是这样,就是精神的丧失与被掠夺,这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个思想的指导,若单纯是追求一些狭隘,肯定会陷入泥潭,是不是也有不能自拔的境地呢……
 
网络是虚拟的,人与人的交流是在一个所谓的虚拟空间中,而生活中的人与人的交流是现实的,中国人在网络上表现出的状态依然有着一些狭隘的意识,我多少了解了一些国外对网络的应用和期待,好像有着截然的不同。这主要是,人们愿意得到一些,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少了付出的意识。其实,无论网络还是现实中,快乐的心态来源于人生价值观,付出的多些,获取的少些,就会有着快乐。
 
我一直认为,网络上的各种交流形式应该是以诚相待,但由于网络的可匿性,让很多的不良的心态有了可乘之机,对于这一点,我想是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升华和文明的进步会减少很多的不良的意识。但是,一切都不是万能的,能够满足人们的所有的需求,这同样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人们期待的情感满足越来越寄托在网络上,由于网络带来的情感纠缠也越来越多。当你站在局外来看待这些的时候,会有一个认定。只是人们总想得到满足,网络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这就有了鸦片的成分……
 
也许,依然遵循的是这样的规律,当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人们的精神境界才能到达一种高度,那个时候人们的争斗(包括精神心灵上的)才会少些,或说到达比现在要高一个层次。我们的人是多彩和丰富的,网络给我们的是很多,但是有序地、理智地对待网络,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用网,从网上吸收更多的有益的知识,当作一个知识宝库去对待,而不是仅仅放在一个低的层面,也许这样,这种精神鸦片的作用才会减少到。
 
合理、平衡、协调,永远是人世间对于任何事物关联需要很好把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