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底话语 |
人要想做成点事,自然与人的作风有关,若是过于浮躁,人是无法做成事的。也就是说,人要做事就要扎实。对于这一点,还是停留在文字符号上,因为究竟怎样是扎实,而怎样又是浮躁呢?这儿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有一个人自己的感受。
陈丹青他感觉到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弊端,他是一个研究生导师,而不能自己按照自己的认为去招收研究生,再说,在教学的安排中更是如此,经常老师的课讲得意味正浓的时候,而这时铃声响起,要下课了,且下次的课已经不是他的课了,甚至是换成了其他类别的课,这对于教学很不利。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样的问题。确实不利于教学。
记得在文革初期,付雷受到冲击,他的两个儿子无法上学,再说他也不满意那个形势下的教学,就索性没让儿子上学,而是自己教他的儿子。他对儿子的教育很严格,教到哪儿,如何进行作业练习,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甚至儿子是不是在认真做作业他都能够知道,他不用怎样去说,只是用他的拐棍重重地敲打一下地板,儿子听到后马上就知道用意是什么。他们听到这个声音就已经很害怕了,会用心做自己的事情。世上的人都知道,付雷的大儿子付聪是有名的钢琴演奏家,没有他的教育,也许不会出这样的人才。付敏也有着很好的学问。他们都继承了父母的长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出了出息的人才。这是没有进入社会教育而成长的人才。所以,在教育中,真正的教育是应该没有浮躁的,而是一种扎实的、务实的教育。
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很多的时候不是符号,而是理解,在理解后的应用。我们成人今天所做的一切事,也应该遵循这一宗旨,不要浮躁而要扎实,才能让自己有所获得。
截止今天,我还在感觉,人要把时间都用在做事上,不去浪费时光就是扎实了,其实不然,要用头脑分析,要学会体会与感受。我现在感受到,一直以来的博就是有些浮躁,消耗得多,而没有什么更多的营养进入,久而久之,这样下去,人就空了。我感觉真的要有计划地再来读些书,让大脑的皮层有些兴奋,有些刺激,而不是天天昏昏然。这就是做事与做事的不同。
的确,人的这一生有着很多的事要做,也有着很多的知识要学习,在生命的过程中,也许每一个方面都有着纵横交错的时候,有时也许读不进了,这就是“饱”了,要有着释放,就要有知识的应用,比如我们写博就是在用。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增加营养,否则就会干瘪,写出的东西没有了力量,不厚实,也没有了意思。所以,做什么,和怎样做,这是我们在扎实的基准下时时要思考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就是拒绝浮躁!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时光是有数的,抓紧些吧,做成什么与做不成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扎扎实实地做事。只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拒绝了浮躁。自然,这种拒绝是发自内在心灵的,并非与哪个人鄙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