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底话语 |
巴丹青辞职了!也许这已经不是新闻,因为在去掉或更早些时候,人们对巴丹青因对我国的教育弊端提出过质疑与抨击后,就有所了解和认识了。是的,这位时尚的美国画家加盟了清华大学后,真的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前几天,他宣布自己摘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帽,并且也停掉了自己备受吹捧的博客,准备回去案头,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
据报道:在清华,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愿意陈丹青离开,大家说他的离开是清华莫大的损失,使大学失去了一个好老师。但今天中国的教育体制,他不得不选择这条路走.2004年,陈丹青在看到自己倍受喜欢的研究生因外语和政治等课程不过关而失之交臂时,他向学院提交过辞职报告,说要在合同到期时结束在本院的教学。
据说:陈丹青在清华教学的年薪仅为5万元。
现在在陈丹青的博客上依然还有着他在发布的演讲预告,在这儿他说: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来打发时间,假如不好玩,可立刻转复查美术馆看展览,或在图书馆看画册。多么幽默和风趣啊!
我们很希望这样的氛围在我们的教学中形成,我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在我们学习工作的任何一个空间。这是一种民主的氛围,这是一种和谐的氛围,更是一种宽松和有兴趣的氛围。在我们的社会中,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感觉,少一些说教和发号施令,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对他人的挑剔,多一些关心与爱护,少一些冷嘲热讽。
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是现在这个体制,陈丹青教授还会走吗?如果我们的社会听了一下别人所言,就如陈丹青所说,也已经是2004年的事了,我们有一些改革,也许会感动着他,他也不会离去的。
一个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大家都说好的老师要离开他的教学岗位,这是怎样的心情呢?(当然不排除他会回到美国依然做他的教学工作)可在中国为什么如此之难呢?
只要说到这个话题,就有体制所关联,可体制真的不是哪个人有什么所为就能触动的。中国啊,中国!好多好多的事情都在体制的问题上,我们说其他一切都是白说,而现实的却是另一套。我们的教育也不仅仅是高校的美术研究生招生与教学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其他教学中自然也是,还有不仅仅是教育领域,在全国各个领域也都存在。中国,究竟应该向何处去走呢?
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繁荣,但是,我们还排除她存在的这些弊端吗?真正地爱护关心我们祖国的人才会有着这样的感叹……让更多的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在我们的国家中做着自己的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