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光掠影:读张爱玲

(2006-09-25 11:02:01)
分类: 心底话语
 
     走近张爱玲,了解她的灵魂,了解她的世界……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中女性的神话,她“趁早出名”在文坛上拥有一席之地,那样神秘而传奇,吸引着人们去开拓,这个属地带着上海的底色,市井人家的苦乐人生,也就成了海派特色。她的作品就是一幅幅老照片,背影是上海,尽管拍照时五光十色,现在已经微微泛黄,那相处中的人物也船头历史的痕迹,服饰、发型都已经过时,可眼睛中还是放着光。我们在这些照片投射出的名式的影子,幻想着影子就是她,但通过文字浮光掠影誻真实吗?
 
我很想再靠近她的灵魂,走进她的世界……

曾经一度时间张爱玲的小说很火,甚至包括现在,阅读和谈论张爱玲的人也相当可观。在那个时间,尽管熙熙攘攘的议论声不绝于耳,我却一直冷眼观之。不知为什么不愿去碰她的书,也许是觉得张爱玲这个名字太过俗气,继而推名及人,便觉得这个人一定也是世俗之人,作品也难逃世俗的窠臼。
 
然而,偶然的机会打破了我臆想中的印象,也让我逃出自己世俗的眼光,见识了一位出俗的女子和她出俗的作品。
 
比较不幸的是,最初想到张爱玲的小说,是因为看了她的小说《十八春》改编的电影《半生缘》。而驱使我去看这部电影的则是因为吴倩莲的出演。似乎一切动机与张爱玲无关。然而结果是我喜欢上了她。于是找来原著,一口气读完,之后便下了个决心,要找出张爱玲所有的作品来读。因为能找到合我胃口的作家,实在不容易的。
 
《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怨女》、《连环套》、《多少恨》《金锁记》、《小艾》、《创世纪》等等,悉数读来,细腻、委婉的笔触,波澜不惊中难掩情节的悲怆,琐碎的记叙中亦游刃有余的加入自己的情调。多数的作品都以悲剧作结。这也是我喜欢她的作品的原因之一。见惯了太多大团圆式的结局,便觉得那种悲剧的结尾给人多了一丝清新,动人的感觉。读罢小说,掩卷遐思,无端会生出对人物很多情感,爱的,恨的,颇多感慨与惆怅积于胸中,留着慢慢体味。这才是悲剧的味道,亦是我理想中的完美结局。相比那些团圆的结局,除了有一种释然落地的感觉外,别的,已早逃出了记忆。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曼帧,白流苏,葛薇龙,潆珠,家茵,似乎冥冥中都躲不过命运的残酷。她们渴望逃脱乏味的现实,渴望被注意,渴望被爱,可以说,她们的命运就寄托在生命中那个最重要的男子身上。她们等着,矜持地,却又任性着。旧式的道德与操行,束缚她们的言行,却无力压抑她们不安分的心。爱情,当这个极度奢侈品降临以后,她们就立刻可爱,有趣了许多。张爱玲不吝啬的把那个男子给了她们,然而末了,却又及残酷从她们身边夺了回去。只留下一段寂寞,冷清的回忆。然而这便是张爱玲,永远不刻意取悦,不向大众心理妥协,独守着内心那份冷冷的执着。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受了很多红楼梦的影响。红楼的女儿们,是水做的,个个清爽可人,然而却大都命运多舛,红颜薄命。读红楼梦,每个女儿的故事都足以触动我们内心那最柔软的部分。张爱玲笔下的女子,也有同样的感染力。她们并不出色,甚至会很卑微,然而就是有那样一种力量,会牢牢抓住你的心,随她们的命运曲折而跌宕起伏。她们身上那些极单纯,极朴素的东西,让人不觉的生出怜惜来。
 
浮光掠影:读张爱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