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些话,总要讲
不讲
就是不爽
虽然讲了 被骂
更加不爽
所以
自己就是
贱啊~~~~
当品质成为一种类型――写在78届奥斯卡颁奖前夜
文/关雅荻
78届奥斯卡无论最终评选结果如何,从几个月前公布所有提名电影名单之后,实际上整个好莱坞工业发展自身已经在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自我蜕变。
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五部电影都是由擅长制作偏艺术气质的小制片公司推出的作品,“焦点公司”“华纳独立”……这些现在都正逐渐成为优秀电影的品牌保证。好莱坞正在用行动说明,那个被数字技术所笼罩、掌控的奥斯卡已正在远去。在过去十年中,像《黑客帝国》三部曲、《指环王》三部曲、《星球大战》系列,甚至更早的《角斗士》《泰坦尼克》这样的数字技术大片掌控奥斯卡评奖已经成为历史。
好莱坞电影工业自身开始严肃地对数字技术发展进行思考,从去年的《百万美元宝贝》最终获得奥斯卡一系列重要奖项,就已经能让人嗅到些今年奥斯卡评选趋势。去年,历来多年走在数字科幻大片最前列的斯皮尔伯格,在“短平快”地推出《世界大战》中,数字技术起到的作用其实已经跟众多“数字垃圾”电影形成了本质的区别(比如《绝密飞行》《神奇四侠》等)。
到了今年,一连串翻拍老片、重拍其他国家同类型的低成本恐怖片都开始已经逐渐让人感到一丝穷途末路的味道。恐怖片作为类型一定会依然很诱人,但如果只是眼下的单纯机械重复,对于现在生活在全面“电子化”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要抛弃周末去影院也不是非常困难的事。从这个角度而言,《金刚》将成为数字技术直接推动电影发展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对于奥斯卡评选来说,电影中的数字技术将变成越来越轻的一个砝码。
有人说:全球化的结果就是“美国化”。各国电影工业的全球化的发展要面临类似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从《英雄》到《无极》,再对照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影片,事实再次清楚标明中国电影工业与西方先进工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十年河东,眼下是好莱坞工业正经历着“品质成为一种类型”的转变,谁又能说这不是为下一次的嬗变做热身呢?
2006-3-5,22: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