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别的吧,下面是写给《综艺》(中国)的,刚巧Patrick还打电话来,明天能见到,参加他们的一个论坛,见面再聊吧。《综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得更好一点,目前的状态,总不能说多么好吧,希望我的文字不至于给添乱就行:
4亿多元暑期票房背后
文/关雅荻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据统计整个暑期档国内共发行上映了44部影片,获得了超过4亿元的票房收入,创历史记录,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
《疯狂的石头》内地发行方的最终投入产出比足以用“耸人听闻”来形容;《三峡好人》和《东》分获今年威尼斯电影节故事片、纪录片大奖,再次将贾璋柯这个个头不高的文艺片导演推到风头浪尖;在以往市场热度并不高的九月份档期,冯小刚的转型大制作影片《夜宴》以近800个拷贝创记录的发行规模,首周末四天在内地、港台、东南亚地区席卷85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做足了预热;全国多厅电影院仍然在内地、境外资金的刺激下,仍然在呈爆发式增长,其投资热度也的确远超投资“大片”;国内高档多厅影院的不断出现,也为今年年底即将上映的几部《墨攻》《伤城》《黄金甲》等影片争取获得一个个好票房成绩做足了铺垫,看来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收入达到创记录的30亿元指日可待……
一切仿佛都在说明眼下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似乎形势一片大好。但越是在如此的情况下,可能业内人越需要听到的是警示的声音。因为如果深度分析之后,你可能会觉得中国电影发展的形势一点都不容乐观。
8月中旬影视主管单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电影创作座谈会”似乎是一个信号,因为炎热的夏天,召开一个与每年年底“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几乎同等规模的“创作座谈会”,这显然已经足够暗示了什么。如果不能理解,不妨看一组《中国电影报》公布的数据:今年暑期上映的44部影片中,国产电影30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这30部国产电影在票房收入上却只占了4亿多票房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如果说去年暑假因为有《头文字D》和《七剑》两强勉强支撑起暑期档,今年暑假只有一部《龙虎门》,多部好莱坞大片一拥而上,占据了绝大部分放映空间。另外,暑期档的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6%左右,但实际上今年1550多万的观众人次却比去年同期还下降了1.6%个百分点,而且今年暑期平均票价达到27.05元,比去年同期也增长7.6%。
可见,电影票在不断涨价的同时,观众人数还在减少,这种前提下,我们又该如何再回头看待今年“创下记录”的4亿多元的暑期票房记录呢?
还有一种说法值得思量:今年1至7月份在全国院线放映的不重复的国产影片高达537部影片,另引进片为160部。
试问,在上半年国内院线公映过(在一块银幕上放映过一场也计算在内)的近700部不重复的影片中,观众听说过、能记得住片名的有几部?自己买票进影院观看的又有几部?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全国3000张
有效银幕中,绝大多数放映空间仍然被引进大片占据,留给国产片的放映空间除了今年几部年度大戏《霍元甲》《龙虎门》《疯狂的石头》和另外几部屈指可数过千
万票房的国产电影外,哪些大多数国产片都投放到哪里去了呢?远的不说,赶上暑期档尾巴上映的《江城夏日》,即便是这种戛纳电影节获得了大奖的影片,也依然
无法摆脱在国内放映市场上走过场的命运。
今年国内又要新增300张银幕,国内电影放映市场空间逐渐扩大,此时最要紧的是要有质量过硬的国产电影填充上去,因为让国产电影占据充足的放映空间是首先要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