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年六月旧文(二)

(2007-07-07 23:58:45)
分类: 垃圾场
6月4日

《海神号》Poseidon

再次心甘情愿被UME骗去90块,去看了IMAX版的Poseidon。
 
整体来说还是过瘾的,至少比上次那个《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冲击力的多。那么多巧克力,不停的吃啊吃啊,巨大的银幕在眼前,我那么喜欢吃甜一人,都有点感觉胃不舒服了,真行。
不过,IMAX七月还是有期待的,据说《超人5》同步发IMAX版本,希望北京也能有。
 
Poseidon也给howie写了点,要我说,全片没有故事、没有人物、没有叙事,只有动作,一个字,“逃”。
船翻了,就那一下,视觉震撼的来得很早,开场十分钟解决问题。
剩下都是在船舱内的逃亡过程,自然不会是影片开头第一个镜头那样的大场面和晕眩拍法。
 
所以,我特别奇怪这样一个完全靠张力支撑的电影,Wolfgang Petersen怎么给处理的如此简单直接,要命的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难道是要跟24学习,电影长度跟船下沉同步实时吗?要知道Titanic沉下去也且一会呢吧,反正这版前后这船就支撑了70多分钟,最后竟然还翻过个个儿来,再一头扎下去。
 
建议回头翻出来72年吉恩·哈克曼主演的版《海神号遇险记》,人物之间的张力更有趣。
 
在我看来,就国内而言,Poseidon应该是一个90分钟的IMAX电影广告。电影不能说糟糕,而是对于花了那么多钱的一部“巨制”,是有点不太相符。
 
好歹,至少,我的时差用两部电影倒过来了。
 
---------------------------

《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

不幸是这部电影被我当成了倒时差的牺牲品,果然竟然其中睡了几小觉。
 
看着片中在卢浮的所有场景,看上去的确熟悉,因为地理位置输了,知道拍摄时完全还是符合常理的,没有随处乱跳,当然也是严格照小说拍的结果。
 
电影说实话,能睡着说明不够精彩,但没有一直睡着,故事还能连着看,说明还不至于那么糟糕。Paul Bettany是自己喜欢的男演员,总有点在这里片子里被糟蹋的感觉。
 
如果小说电影都没看的人呢,只看小说吧还是。看了小说的人,电影看不看其实也无所谓了。人有时预感是差不多的,我看了影片预告片的时候,一点没 有激动的感觉,说明预告片还不够唬人。哪像MI3,看了预告片就像看,当然Trailer大部分时候是蒙事的,MI3只是特例,比如Poseidon就能 说明问题,Trailer看着不错,进影院就觉得无聊。
 
 
但不管怎么说,Poseidon不是卖故事的,象密码这样的大片,故事、演员全都够级别,还不好看就说不过去了。
 
片子里面有一次让我清醒的是我看到了Audrey Tautou开的那辆Smart,竟然给这辆车这么多戏份。这样的小车,在巴黎才明白为什么这么畅销,因为实在太灵活而且不占空间了,巴黎遍地都是Smart,而且每一辆上面喷涂的内容都不同。在Cannes直接看到一辆上面喷着电影密码的巨幅海报。
 
再回想这个片子,除了Paul Bettany自虐我真就想不起什么了,看来的确是倒时差呢。

---------------------------------

Mission Impossible III

从协和广场一路走上来,整个香街大道上的影院至少7、8家,而且经常两家都是连锁一起,不是街面对面,就是马路一侧两家挨着,连着号,票都一起卖。
 
UGC的影院票价都高一点,MK2的普遍便宜些,所以香街上是看不到MK2的影院,剩下的就是Gaumont的影院了。
我还是选了一家Gaumont的影院,他看着一点都不漂亮,在香街上最多算中等,选他的惟一理由,只有它还在上映MI:3。
 
说是21:45,我乖乖21:40就进了影厅,竟然一个人都没有。心想法国人喜欢迟到也不
至于这样吧,45分到准时银幕亮起来,然后开始放着马拉松般的各种广告,终于明白人家都不着急了。
电影直到22:00整才开始,原来巴黎影院要放15分钟的广告,果然现在200个座位的影院也坐了大半。
 
电影出奇的好看,超过自己预期。
让我想起当年在青岛泡电影院看《真实的谎言》的感觉,就是因为这次MI3的动作设计有新意,节奏和动作相得益彰。
故事当然还是一贯的扯淡,不过反正也不是重点。Tom Cruise这次出演的超级卖力,甚至过于卖力了。在影片最后上海周庄拍的动作重场戏,有一个镜头,Tom Cruise一路在水边的屋檐下狂奔,嘴里喊着不靠谱的中文“闪开”,然后镜头一直横移,高速跟拍,一个镜头下来,将近一分钟,Tom Cruise始终是全力百米冲刺的速度,估计这个镜头拍不了3条的。片中就类似这样,导演J.J. Abrams想尽办法让观众要入戏,跟着影片的节奏走,完全成功。
 
最经典的还是炸桥劫囚车一场,从头到尾彻底震撼,导演再次让观众眼看着Tom Cruise如 何在被轰耳鸣状态下,组装好一部轻武器直接击落一架战斗机的全过程,用快速堆砌细节征服观众眼镜和耳朵。包括前两集一直撕来撕去的头套一样,我一直奇怪 Scary Movie系列和Date Movie怎么不恶搞这个桥段,你撕我也撕,肯定有趣,不过印象好像有过影片恶搞过这个。这次,导演让观众也彻底看清楚整个头套从头到尾怎么制作出来,戴 到脑袋上的,过程中细节的展现显然是MI3的一个重要特征。
 
要想把主人公塑造的足够英勇伟大,对手得足够可怕和强大才行,Philip Seymour Hoffman这次扮演的坏蛋,绝对有味道。
 
看完J.J. Abrams拍出的上海印象之后,的确视觉上甚至仍停留在《红色角落》那种概念里,这不是某某美国人的错,而是从电影角度,把上海拍得很写实对人家好莱坞大片是没有意义的。
MI3前面去了柏林,转了罗马,都是各自的风情,导演显然认为上海东部或者外滩白天的现代化感觉不是电影需要的,北美和全世界观众需要看到一个 被作为“奇观”来观瞻的上海。导演自然没有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义务,把MI3拍成上海城市宣传片,电影需要的只是一个区别于前面西方都市景观的一个东方背 景。
 
 
所以,MI3里面的上海我们只能看到两种,要么很怪异、破落、神秘的内景、街角、废墟,要么就是周庄有船有水、不食人间烟火般的东方精致,在这 个基础上,的确也没少拍灯火通明的外滩和看上去象极了香港的城市夜景,一片高科技现代化的感觉。两种精致交错,就是没有我们日常习惯看到的上海淮海路商业 街或者民居的石库门。
看着心情总有点怪怪的,实在是正常。
 
至于说什么竹竿子晾内衣云云,实在觉得那时不值一提的事。人家导演骨子里对你上海已经视觉上定了性了,拍什么也都不会感觉爽。
另,自始至终,动作火爆到不行了,我也没看到半个人民警察露面。反正美国电影里面,警察要出现也总是坏事干完,或者英雄已经把坏蛋解决掉才出现,这里人民警察不出现,当然也符合“电影规律”。
 
MI3国内什么时候上映,都说快成了一个谜了,那就让它成一个谜吧。
就算上映,最快也是7月上旬了,到时没有盗版,我头给他。上映的意义是什么呢?票房砍一半在说。反正好多事,想想就好玩。
 
个人推荐,如果有耐心,等到进电影院吧。好歹也是近两年值得彻底爽一回的动作片。

--------------------------------

《一级戒备》The Sentinel

全靠Kiefer Sutherland撑场,可以说是24的电影版,节奏感是一样的。
 
故事很离奇,美国总统最近形象很衰,24里面完全成了作奸犯科的小人和国家叛徒,在这里面不但最后被恐怖分子打满处跑,而且从一开始就被自己的贴身护卫给带了绿帽子。
国内编剧一定很羡慕美国编剧,故事都可以这样编啊,什么白宫被炸的场景简直小儿科的不值一提。
我们能写什么呢?只能失语。
 
给howie当时写了点东西,反正就是四不象的东西,Michael Douglas的确是老了,脸都老成那样了,还要搞动作,看来打算和哈里森·福特一贫,后者不还打算接着拍新一集印第安纳·琼斯嘛,那鞭子挥起来,估计只能抽着自己。
 
对自己有趣的是能学点美国特警的一些小花样,比如要训练成掏钱和开枪栓两个动作同时完成才可以等等。
有闲钱,而且跟我一样经常特无聊的,可以浪费90分钟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