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年六月旧文(一)

(2007-07-07 23:52:29)
分类: 垃圾场

2006年6月1日


今天是儿童节,昨天是端午,给家里、老姐打一通电话,自然还是瞎聊。
 
回到北京,一切平常,就像离开了十几天前一样的平常。
我一直很奇怪,从巴黎到戛纳,然后再回巴黎,一直到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睡得跟死猪一样。
所以此次出去"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平静。
 
平静的有些不正常。
可能戛纳的海滩,那条大道跟自己家乡太像了吧,只是路边没有那么多高档酒店,
海里没有那么多私人游艇,当然没有电影节。
这感觉跟不久前去香港极为相似,回想,香港之行实在日程排得太满,来不及思考,
更来不及什么激动。
 
每天就是工作。
 
只有那晚参加完一个派对,自己一个人走在回酒店的路上,就在香港的一个小港口边,一样也是海边的码头的感觉,
太熟悉了。
或许,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巴黎,大多时候走在塞纳河边,同样也是有水的地方。
只是不觉得陌生的激动,心里只是感到平静。
 
离开巴黎前夜,穿过卢浮宫,令人震惊的美,自己随手拍了张照片。
不想,回到北京才终于看到《达芬奇密码》结尾处,竟然是几乎同样的镜头。
 
我坐在新世纪影院里,那种感觉真是诡异极了。

-----------------------------

2006年6月3日


Running Scared
 
完全没有想到,Paul Walker看过最精彩的一次演出。
如此怪异暴力的电影,但却看得酣畅淋漓。
 
整个片子是一种黑色,风格混合的动作片,有一个格局不大,但是张力十足的故事。
而且几处细节的暴力让人瞠目结舌。
其中对娈童犯一段的拍摄手法,荒谬感让人觉得恐惧。
 
可惜的最终是一个大团圆结局,和如此用暴力来讲话的电影倒是不那么贴合了。
 
出乎意料的电影,值得推荐。
看这个片子,脑子里一直在想这次Cannes看到最让自己激动的片子,The Host
一部韩国片,《杀人回忆》导演新作。
 
同样是一种很难言明的感觉,昨跟howie说,就跟当初看了Match Point一样,
当时不明确自己到底感受到的是什么,但留下的印象极度深刻的,深刻到有些画面是定格在脑子里的。
 
 
当然Running Scared和The Host完全是不同的片子,本不能放到一起说,
只是给人的感觉有时某些是相通的。
 
总之,都是值得推荐的电影。

-------------------------------

6月3日

《独家试爱》《得闲饮茶》

两个片子真是适合放到一起来看
同样都是讨论现在香港年轻人关于爱情、婚姻的看法
同样的轻松、幽默的背后,让人感动
 
拍给年轻人的电影
至少自己看上去一点都不辛苦
甚至可以说感同身受
 
两个片子都是男演员方力申主演
对这个演员在看这两部电影之前没有任何概念
第一眼看上去实在是个看着不是那么舒服的男一号
但就是因为这样的都市年轻人的情感故事
反而方的一些让自己觉得不舒服的地方让角色更加贴近了生活
看到第二部片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有点习惯了
 
两部片子的英文名都很有趣
一个是Marriage With A Fool
一个是I'll Call You
 
爱情片永远离不开信任、背叛等这样的内容
可是观众看着永远乐此不疲
 
几个星期前终于看到了《赵先生》
其实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历来不缺乏称得上经典的作品
《赵先生》就是一部
 
《赵先生》所揭示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层面的真实
是在以往中国电影里极为少见的
故事同样是妻子发现丈夫出轨
妻子、丈夫、情人之间的争吵
丈夫意外车祸,成植物人一刻嘴里念叨的名字
竟然是是之前一夜偶遇的一个女人的名字
 
《赵先生》撕破了一切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虚伪的面孔
看得我浑身透凉
有人说电影本身并没有在做批判
那权当对自己的批判吧
 
看到几个朋友都提到片中
男主人公和陌生女人晚上在电影院看《小城之春》的那场戏
如梦如幻
全片最后插叙这段
的确几乎每个镜头都是值得推敲的
自身已经成为经典
 
所以如果我们看《独家试爱》《得闲饮茶》
还能唏嘘,为之动容、感动,甚至流泪
没有别的原因,那时因为自己还年轻
而对于《赵先生》如果它刺痛了你
没什么,只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这种刺痛,犹如当年自己看
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
一模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