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院线快评 |
雅荻 发表于 2005-9-9 23:52:32
所有的话都写在影片公映之前。
不管《神话》造势如何,个人一点都不看好成龙的这部电影。或许他很热闹,或许国内票房不会比《七剑》差,但这都不重要,之前和朋友聊天就说过,成龙这样的电影看一部少一部了。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或许他离开好莱坞,回到香港连续接拍了几部电影,不单是为了“救市”,也是为了“救自己”。从现在来看,除了《尖峰时刻3》,成龙明年只有一部新片排到了档期上,这对于一位国际最顶尖的动作巨星来说,如此档期看上去有些“凋敝”。
上次我跟别人说《新警察故事》开始,成龙真的就是在靠一张老脸来拍戏了,大多观众的确是冲着这两个字走进影院,其实真的不在乎影片名字叫什么,影片到底是什么风格。《神话》其实也是这样一部,但我不看好《神话》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本来以为《神话》距离《新警察故事》上档的日期只间隔了一年的时间太过紧凑,成龙这么快速的在香港、内地卖自己的名号,而且是我们看不到、听不到成龙更多的影片计划,让人觉得成龙真的老了,每出一部影片都是尽全力去推广,而不是像以前,一部不是很成功,没有关系,下一部半年后马上上画。现在成龙每年推出一部还不错的大制作估计都开始变得吃力。但同时,参加各种活动的日程却一日比一日多起来。前两日内地宣传,第一天上海,第二天北京,第三天就跑到了拉萨出席了西藏的纪念仪式。电视上看到成龙在内地做《神话》的宣传活动,也是不遗余力,突然心里感觉很无奈和心酸。这样疯狂卖命,工作能有几年呢?成龙毕竟老了,他和刘德华都是一样打不死的勤劳的艺人,但都有老的一天。
话说回电影,《神话》在国内不管成绩如何,原因很简单:成龙+唐季礼。看过两版预告片,还是一贯的成龙式的天马行空,冒险传奇,但相信可能情感上尚不如《新警察故事》,搞不好会搞成《绝密飞行》这样的视觉大餐,但走出影院时却回忆不起什么来。数字特效看上去还是生硬得很,不是技术设备落后,而是合成观念上与真实场景、人物的融合上落后了好莱坞,让人感觉像《天脉传奇》的升级版而已,好坏参照不拿《世界大战》,就拿当年的《指环王》第一集即可。但《神话》特效的视觉满意程度估计能达到当年《木乃伊》差不多水准,就算不错了,因为感觉细节上,可能还不如《英雄》来得精细。
说这特技,不是因为别的,因为唐季礼这香港导演习惯了用很少的钱能拍出惊人的视觉效果,但那是针对传统特技,对于数字技术应用娴熟,完全能溶入影片的香港导演还真一时举不出来。这点对照内地导演反而觉得内地导演更擅长一些,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无论如何技术上丝毫不落后好莱坞的,因为内地导演总是多一份艺术家气质,就是不怕扣细节。但影片整体的娱乐性总是会出现欠缺。
上次唐季礼来过学校,来放的是郭富城、王力宏的那部动作片,唐季礼片后侃侃谈了将近两个钟头。当时感觉,导演帅,态度谦逊,真的是谦虚,没有一点做作。他讲他当年如何从小工、武师一步步做起,在海边拍片,身边围绕着的是一群巨大的蜥蜴,大到能吃人的那种,就是那样一步步熬过来,到现在这成绩。唐季礼这谦逊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想起了前两天犹大批评自己关于盒子新片的事情,的确如此。几次和陈可辛通电,哪怕人家那里紧急的马上参加媒体会,接到电话也是客气到了家,让自己真是感到不好意思打扰到人家,虽然之前已经有过短信联络。上周,在其欣然见到焦雄屏,虽然只是打个照面去送东西给她,但人家当面客气的态度,还是让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贸然打扰,一样,即使自己在外面已经等了一会。这态度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相比而言,内地圈内的大老板、大导演多数全然不是如此,不多说想来也都猜得出。这已不是天下只听一人号令的封建年代,做人宽容、从容和谦逊变得珍贵起来,圈内也是一样,靠气势和强势或许能成一气,但不见得会走多长远。跟这样的电影人打交道,感触还是很深的。
话说远了,成龙这《神话》里纯硬派的动作场面从预告片里越来越少,这次干脆骑上马去当“大将军”去了,在马上自然少了不少体力活。估计如此下去,《尖峰时刻3》只会加强喜剧幽默元素,老胳膊老腿再怎么打也效果打了折扣。除非成龙愿意改变风格,让导演去控制,而不是自己,别忘了肖恩·康纳利出演《勇创夺命岛》,已经是老头了,可是观众一点不觉得他不够飒,动作戏干净、漂亮,但这都是导演和剪辑的功劳居多。问题就是成龙愿不愿以去拍那样特效、替身那么多的动作电影。所以,不看好《神话》,更多是一种淡淡忧伤,《神话》就像一个分水岭,如果成功,成龙可能还会拼命搏两部戏,如果效果不好,可能这也将是我们看到不多的“动作成龙”了。人总要服老。
没想关于《神话》说了这么多废话,本来是想说九月份除了《独自等待》,还有一部徐枫监制,彭小莲导演的《美丽上海》是部值得让人期待的国产电影。还有两天去SIC,竟然看到了法国警匪新片《36》的预告,最早月底就有上映,片名翻译成《警界争雄》,两个时下法国最红,也是最实力派的男星对决,有点HEAT里德尼罗PK帕西诺的感觉,同样不可错过。
还是法国魅力,15号SIC就提前举办了《逃之夭夭》的首映会,苏菲·玛尔索也会到场有见面会,虽然是配音版拷贝,但冲着能提早一天见到多年的“梦中情人”,还是早早订了票。第二天,她有安排来学校,但好像也是匆匆的几个小时。有趣的事,她提前送来了几部她自己执导的影片,希望能和大家交流,而且来学校的身份是作为导演为多,而不是演员。联想到国内徐静蕾一样的演而优则导,谁说女演员没有野心。至于苏菲·玛尔索,我中学第一次录像带看到《勇敢的心》时,当时就觉得只要一个正常异性恋男性,不爱上这样的女人简直就是天理难容。
昨天去看《绝密飞行》的时候,前面放了《神奇四侠》和《童梦奇缘》的预告片,前者这典型“垃圾爆米花”电影已经在大杂院里,被以犹大为首一干人被骂了个通透,所以除了想无聊打法时间,视听刺激一下之外,实在想不出买票进影院的理由,但就这,反而在国内有一定稳定的市场,不然中影引进片也不会多年来乐此不疲。《童梦奇缘》的预告片就是刘德华的个人秀,刚说了成龙和他都会老,结果化妆效果和数字技术让我们看到了80岁的刘德华。我对导演陈德森没什么判断,只是希望不要让人觉得太过赚快钱,唯一诱惑力是刘德华和莫文蔚的组合。
九月份唯一还剩一部值得一提的影片依然是部国产片《鲁迅》(丁荫南导演,主演濮存昕),这片子怎么定位呢?主旋律艺术片?感觉有点奇怪,或许影片不会很糟糕,糟糕的是老百姓已经被“毒害”的一听到“主旋律”就直摇头,如此艺术气质强烈的影片,倒是应该交由真正懂得市场运作的商业公司来做宣传发行,一步步培养观众接受此类影片的习惯,政府主导要推也应该有策略的迂回前进才好,生硬的做宣传,比如《太行山上》这种,从院线到普通百姓,只有反感,不剩其他,有时反而会浪费了好片子。
写到最后,再次表示一下对《独自等待》国内宣传发行工作的不满。就当《独自等待》是自己今年的偏爱吧,不为别的,就是为让平时总觉得提前老龄化的自己,再看完这部电影后,发现自己其实还依然年轻,这感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