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院线快评 |
雅荻 发表于 2005-9-1 6:56:07
文/关雅荻
《红颜》是一部艺术电影,但从风格定位上又和今年的《孔雀》《青红》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以天然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女性悲苦命运的故事,但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导演处处体贴观众,尽力让观众看影片时觉得不沉闷。在商业和艺术两者取舍之间,导演李玉花了不少心思。明显能感到,这次导演和制片人、发行人三方面捆绑在一起,在试图尝试所有方法,尽力让一部导演个性非常鲜明的艺术电影也能让普通观众自然地接受。这在国内市场现今的状况下,会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尝试,因为要在不损伤影片艺术魅力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创造出“主流”的商业卖点来吸引观众。
在影片最初的剧本创作阶段,创作者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影片的故事首先一定要好看,然后再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来设法感动尽可能多的观众。片中小云母女令人印象深刻,而真正增加影片好看性的其实是表演生动自然的小男孩小勇。导演和制片人在这个小男孩人物身上添加了很多非常生活化、具有幽默感的生活细节,几次都让现场观众忍俊不止,更是以此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甚至儿童观众也能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看完这部电影。
比如前几日《红颜》在广州进行几场公开试映时,就印证了这一点,许多到场的年轻观众看得同样津津有味,甚至记者在采访几位现场的儿童观众时,他们都说影片很好看,一点都不沉闷。甚至更令人惊讶的是,现场竟有不只一位年轻观众当场指出了片中一个技术性的穿帮细节,就是大家发现在影片某场戏里使用的《姐姐妹妹站起来》这首歌,真正在内地流行起来明明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那这首歌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影片故事所发生的1993年呢?面对这一合理质疑,让在场所有的影片主创人员都又惊又喜,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红颜》这样一部艺术影片,大多观众竟然都可以如此全神贯注地看完,以致发现如此创作者自己可能都没有完全考虑周到的细节,可见《红颜》的故事在吸引人方面是成功的。而且,为了让影片更加市场化,单是影片的片名就一改再改,最初李玉导演想要一个字数多一点的片名,内容也比较有个人化一些,但在制片人和发行人的建议下,影片最终采用了《红颜》这个更加具有市场卖点的片名,而同时导演也认为修改后的片名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影片关于女性命运的主题内涵,可以说《红颜》这一片名的确定是一次主创人员遵循市场规律的明智选择。
但即使《红颜》影片本身质量好,故事又很好看,但就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现状来看,估计影片在国内依然很难有非常出色的票房成绩。从9月1日开始,影片《红颜》将展开全国范围的发行,但主要地区瞄准了“全国影院票房收入排名前50名”所在的城市中最主要的几个城市展开第一轮的影片发行。就目前准备首轮投放的35至50个胶片拷贝的发行规模来看,影片最终在全国的票房收入能达到三、四百万人民币应该就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影片能在威尼斯电影节或等其他几个国外电影节上能有所斩获,同时在追加发行拷贝和延长上档周期基础上,影片票房应该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在目前国产艺术影片资金回收主要靠海外市场的现状下,《红颜》能如此积极主动面向全国院线市场,并不断根据市场状况增加影片的宣传发行支出,这都是这部影片与其他国产艺术片的迥异之处。因为影片主创人员没有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这一部电影的得失上,更是试图逐渐开辟一条如何让“艺术电影”也能好看起来、能进入主流院线的道路。这影片本身要求首先还是要好看,能满足观众,在结合其他商业元素同时,并让影片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质量。
这次《红颜》的海外发行权交由了世界上非常具有发行实力和经验的德国巴伐利亚公司来代理,目前《红颜》海外资金的回收尚未正式启动。尽管《红颜》是这家公司代理销售的第一部内地国产片,但也正因为如此,相信巴伐利亚公司对《红颜》也会格外重视,可能反而会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刺激影片的海外收益的增加。加上前面对于《红颜》在国内市场收益的大致预期,相信《红颜》最终收回800万的制作成本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为这800万的制作成本里还未刨除法国电影中心提供的价值13万欧元的“南方基金”,这部分资金主要解决了影片在法国的后期制作费用。而影片制片人方励制片的其他几部影片也都分别申请获得了“南方基金”,由此近年来制片人对于这种高质量艺术影片的融资模式愈加熟悉,这也为方励和李玉目前正在筹备继续合作的下一部预算高达4000万人民币的大制作铺平了道路。像《红颜》这样有商业卖点、好看而又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可以说正是眼下诸多弊病的中国电影市场所稀缺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老百姓爱看的电影多起来,才是解决国内电影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