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译风波》The Interpreter

(2005-10-24 19:45:57)
分类: 院线快评
雅荻 发表于 2005-5-2 3:41:45
 

《翻译风波》The <wbr>Interpreter

影片紧张的情节和演员高水平的演出足以让观众牢牢的把屁股安放在影院坐椅上,但这部如此紧张刺激的政治惊悚片从头到尾却只在两场戏中有人开枪,甚至连枪战戏都算不上,因为总共打出的子弹少的屈指可数,从这其实已经大致能看出整部影片的风格。

已经年过七十的导演Sydney Pollack这次并没有试图通过火爆的动作场面来吸引观众,而是完全靠故事情节本身的张力和演员的魅力来支撑整部影片。观众可以明显感觉到导演尽力在挖掘男女两个主人公内心的东西,所有的细节都是在帮助观众更了解银幕上的这两个人,而本质上导演试图表达的是非常强烈的个人政治立场和道德标准,这让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强的说教色彩,但被导演巧妙的掩盖在视听表现手段中,让观众不易察觉。

影片的最令人紧张窒息之处并不是在影片的结尾,而是影片中段靠后一场公车上的跟踪戏。整场戏通过平行剪辑,调动了影片中所有的人物,让每一个人都处在转瞬的危机之中,导演在这里聪明地通过控制节奏控制了观众的情绪。除此之外,习惯动作大片的观众或许会觉得影片的节奏偏缓,但这并不是影片的主要问题所在,而是影片叙事关键点上的模糊,而让观众获得清晰的虚实这对于一部依靠故事和人物来吸引观众的商业类型影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影片在叙事上有一处硬伤(注意,此段下面部分涉及关键剧情),在影片最后,Nicole Kidman提前躲进了在紧急情况下保护总统的安全室,她是否已经提前知道了将会发生的是一场假刺杀这一点导演交代的并不清楚。因为如果她提前并不知真相,那她怎么保证自己一定会在安全室等到总统?而她前一天晚上就选择躲进安全屋来等总统,显然应该是提前知道了总统不会被真的刺杀,判断一出现刺杀的“闹剧”总统肯定会被紧急临时送到安全屋进行保护,但她是如何知道的呢?

影片还值得一提的影片的摄影,从非洲广袤的景色到庄严的联合国总部内部大楼,影片画面始终非常沉稳和大气。摄影师Darius Khondji是Panic Room(颤栗空间)和Se7en(七宗罪)的摄影指导,他本人也最擅长用画面营造紧张悬疑的气氛,Sydney Pollack的这部新片再次证明了Darius的才华。

(Rating:8.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